前言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中,只有罗荣桓是大学生出身,但最后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
1963年12月19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并对这位战友深深三鞠躬,这是十大元帅中,毛主席仅参加的两个元帅的追悼会之一。
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主席称他是:一生共事的人。
毛主席一生创作过很多诗词,但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并不多,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竟写下“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和罗荣桓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罗荣桓的非凡器重。
毛泽东口中的:老实人
1939年,罗荣桓在八路军115师从山西向山东挺进时,儿子出生,随后给儿子起名:罗东进。当时警卫员挑着扁担,从山西挑到山东。
到了山东后,罗荣桓忙于战事,便把儿子送到了老乡家寄养,直到5年后,山东抗日形势好转,他才把儿子接到身边。
一次打了胜仗,罗东进捡到一个防毒面具,他戴在头上玩,然后跑在大街上又喊又叫,把邻居家的孩子们都给吓哭了。
罗荣桓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他把儿子叫到面前严肃地说:“你到老乡家的时候,连路都不会走,是老乡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的,老乡把你当亲生孩子,你怎么一回来就忘了本?你知道啥叫纪律吗?”
罗荣桓对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严肃批评,在部队里弄得风风雨雨,罗东进也从这件事中认识到了父亲的严厉,他当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省。
实际上,这并不是罗荣桓“杀鸡儆猴”,而是他内心实实在在的高贵品质,他一生恪尽职守,被誉为“政工巨匠”。
难怪毛泽东评价他是:老实人。
自从他投身革命的那一刹那,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升官发财,1937年罗荣桓奔赴抗日最前线,临走时对新婚妻子林月琴说:要永远做个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
这不仅是罗荣桓对自己妻子的嘱咐,更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在那些艰苦的革命岁月里,罗荣桓一直是四海为家,风餐露宿,他跟随毛主席没有一句怨言。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和毛泽东算是老乡,6岁时,父亲教他读书写字,8岁时候开始去私塾读书。
在学校,他一直是名列前茅,除了学习本身的知识外,他最爱的就是看课外书,同学们都叫他:小书呆子。
因为热爱读书,让罗荣桓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从衡山到长沙,然后从长沙到北京,罗荣桓如饥似渴,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从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协均中学和青岛大学读书,青岛大学在当时属于高等学府,1926年从青岛大学毕业后,奔赴广州。
不料,还没有一年,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到处屠杀共产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罗荣桓马上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
随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罗荣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白面书生,通城暴动后,农民自卫军看到罗荣桓的样子,不忍让他拿枪,就给了他一个箱子让他保管。
这个箱子里放着很重的东西,罗荣桓很吃力,有两个士兵说:“先生,我们帮你提吧。”涉世未深的罗荣桓的箱子就被夺了过去,不料到了营地就找不到这两个人了。
日后,林月琴和毛泽东聊天时就专门说到了这件事,毛主席听完后哈哈大笑,然后说:“你看,从这件事上,他这个老实人也悟出了一个真理呢。”
1927年夏季,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他被党组织派往毛泽东驻地参加农民运动,秋收起义受挫后,罗荣桓没有动摇革命意志,而是誓死跟随毛泽东的脚步。
毛泽东提出要上井冈山,罗荣桓第一个支持,但是缺少党员,罗荣桓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发展了8名党员,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作出了卓越贡献。
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罗荣桓和毛泽东的革命情谊十分密切,甚至说,罗荣桓是毛泽东一手带起来的为数不多的战将之一。
朱德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后,毛泽东多次嘱咐罗荣桓,要做好礼让工作,并为良好的环境努力。在这方面,罗荣桓是把毛泽东的民主思想运用到实践的第一人。
红四军九大召开后,毛泽东提议让罗荣桓担任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在会后预言说:“罗荣桓同志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是个好手,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栩栩如生,这个同志以后可能会为我们红军立下大功。”
这是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
果然,在面对国民党的前三次“围剿”期间,红军内部的争议很大,尤其是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很多人主张撤退,放弃根据地。
但毛泽东和朱德明白,虽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但放弃根据地无异于投降,红军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对此,罗荣桓默默无闻地搞部队建设问题,大量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得到毛泽东的一致好评,甚至在此后,罗荣桓带头做扩红工作,一次高达8000人。
这在红军中,基本上是无人能及,看起来罗荣桓的这种“技能”微乎其微,但在毛泽东看来,罗荣桓的这种能力,在革命岁月是极其重要的。
经过几次反“围剿”,罗荣桓认识到:敌我双方到底谁可以战胜谁,并不是由谁有飞机大炮决定的,重要的是领导人是谁。
鉴于罗荣桓如此出色的政治素养和忠于党的非凡品质,红军到陕北后,罗荣桓受毛主席之命,到汾河下游宣传抗日,扩大红军,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
七七事变后,罗荣桓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这都是他在红军时期打下的优质基础,也是毛主席对罗荣桓的充分信任。
元帅军衔,实至名归
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开始实施“派兵到山东”的战略思想,从1938年11月开始,毛泽东发电指示罗荣桓率领115师去山东开辟根据地。
由于罗荣桓坚持和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方针,在鲁南根据地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在反“扫荡”的过程中,罗荣桓把分散和集中地方军队,群众和战士结合起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前一年,罗荣桓由于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陈毅火速把这个消息告诉毛泽东,毛泽东得知后亲自发来电报称:罗荣桓同志,希望你既完成好党的任务,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但罗荣桓不顾自己的身体,这年11月,身染重病的罗荣桓根据东北局势,致电林彪,提出“东北已无我独占局面”让林彪尽快建立根据地,这和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
最后罗荣桓还是病倒了,重庆谈判后,罗荣桓被紧急送往朝鲜苏军医院救治,毛泽东在百忙之中给金日成发电报:尽最大可能安排照顾。
罗荣桓还没有做手术便返回大连,非要继续投入战斗,当时东北局势不容客观,罗荣桓在战场上还没有大展身手,再次病重,不得已去苏联做手术。
等到他回来,全国的局势发生了明显改变,解放战争如火如荼,但毛泽东没有忘记罗荣桓,批准罗荣桓攻打锦州,封闭东北。
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平津战役获得伟大胜利,考虑到罗荣桓的病情,罗荣桓没有跟对部队南下,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已经提议,让罗荣桓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一年后,也就是1950年4月,鉴于罗荣桓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卓越的战功,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果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罗荣桓仍然做得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领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广泛动员战士和群众。
在毛主席眼里,罗荣桓的这份功绩不比任何人差,所以对罗荣桓的评价也是极高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对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说:
“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共产党人都要做老实人。”
“老实人”,是毛泽东对罗荣桓中肯的评价,也是罗荣桓一生的写照。罗荣桓自参加革命以后,始终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甘做党和人民的老实人。
1952年4月11日,总干部部出台《关于实行军衔制度工作的草案》,规定军衔等级为6等18级。1955年,评定工作进入快车道。
其中,元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两级,其中大元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唯一的人选,毋庸置疑。随后取消了大元帅这个级别,毛主席表示不再评选大元帅。
剩下的只有元帅了,当时元帅的主要评定依据有四个:
第一,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者或者参与者。
第二,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参与者。
第三,必须是指挥或者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战役军团作战,并且功勋卓著。
第四,在授衔时级别很高。
当时被授予元帅军衔的人有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当罗荣桓得知自己被授元帅时,马上给毛主席写信希望降衔,他说:我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的贡献不大,希望毛主席不要给他这么高的军衔。
但毛主席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坚持了原意,这充分显示了毛主席对罗荣桓一生革命工作的认可的信任。
实际上,论资历,论战绩,论威望,论贡献,罗荣桓是实至名归的,但遗憾的是,他因为病重,遗憾率先告别了人间。
毛主席亲自参加罗荣桓追悼会
实际上,早在1950年,毛主席就多次关心罗荣桓的病情,在罗荣桓的干部任免书上,毛主席写道:
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尽管如此,罗荣桓的身体状况还是不容客观。
1965年12月15日,北京城大雪纷飞,罗荣桓病危,战友们都来医院看望罗帅,罗瑞卿和谭政等老前辈都来看望他,但罗荣桓间歇性昏迷。
由于病情加重,医生们尽了最大努力,回天无术,在妻子林月琴和子女的守护下,罗荣桓于16日下午2点37分病逝。
罗荣桓临终前对子女们说:“我当然愿意不死,为党继续工作,可是既然死已经来到,这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什么也没有给你们留下,只希望你们坚信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当天黄昏,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听取聂荣臻关于10年科学计划的报告时,突然被工作人员告知罗荣桓病逝,毛主席突然站起来,神情十分悲伤。
参会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都站起来,毛主席悲痛地说:“同志们,就在下午,我军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工作者,我们敬爱的罗荣桓同志病逝了,我提议,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
一时间,和罗帅关系密切的参会者都默默流下了眼泪。默哀完毕后,毛主席叹着气对周总理说:
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出生的,他这个同志,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对敌人狠,对同志亲,从不在背后议论人,他的原则性很强,纪律性很强,对党忠诚,他是一个好同志啊!
因为罗荣桓同志逝世突然,他是第一位去世的元帅,当时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程序,经验也不多,只能按照任弼时同志逝世时的规格办理。
为了保险起见,治丧委员会给毛主席呈送了治丧报告,毛主席看后不加犹豫地告诉秘书:我要去和罗荣桓同志告别。
2点左右,军委办公厅接到中南海打来的电话,是高智打来的,高智是毛主席的秘书,高智说:“我们马上出发去医院。”
接听电话的人放下电话悲痛地对大家说:“毛主席从中南海出发了,一会就到,他要和罗帅告别。”
不久,毛主席和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都来了,绕着罗荣桓的遗体慢慢走着,毛主席的神情十分悲伤,在他面前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有一分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这是罗荣桓经常说的一句话。
罗荣桓一生谦虚谨慎,作为一名朴素无华的长者,其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同志。
如今,面对罗荣桓的逝世,很多战友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12月19日,罗荣桓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毛主席点名要参加。
那几日,毛主席因为怀念战友,夜不能寐,他作诗一首用来悼念,这便是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19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对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老战友深深三鞠躬,毛主席说他是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
罗荣桓逝世后,家人把他的遗物整理捐给了罗荣桓故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两双黑皮鞋十分显眼。
一双是1955年罗荣桓授衔时穿的,一双是他平时穿的,罗荣桓去世后,林月琴把这两双鞋给了孩子们,晚辈一穿就是十多年。两双鞋,见证了罗帅一生清廉如水,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也反映了罗帅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家风。
罗荣桓曾对妻子林月琴说过:“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记住毛主席的话,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
这位具有广阔胸襟与高尚情操的老实人,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