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女孩起名历史上,真实的徐棻是怎样的一个人?

徐棻老师,川剧史上第一位女编剧、有名的川剧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成都,一座被誉为“天府之城”的城市,它的安逸、风韵以及温柔,犹如一幅异态纷繁的画卷、汇聚着市井百姓的淳朴生活,又好似一杯用故事浸泡过的清茶,等待着有缘人用心去品尝。步入这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就连绵绵的细雨也抵挡不住人们想要逛一逛的热情。在这里,你可以尝尝种类繁多的美食来充实味蕾、也可以漫步在历史烙印的街巷里找寻古朴的记忆,或是走进剧场里听听川剧里的故事,无疑也是一件生活中的趣事,而舞台上演员们倾情的表演和浓郁的乡土语言,也为这座安逸的城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徐棻,生活在成都几十年的著名编剧、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提起她的名字、熟悉川剧的观众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她所创作的诸多戏曲人物。如今,徐棻虽然已88岁高龄、但她依然笔耕不辍,对自己的编剧事业充满了热情。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所创作或改编的大量作品、塑造的众多性格鲜活的艺术形象至今为人们所熟知。她在戏曲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实践和创新,更是在今天的川剧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足迹。黎继德说:“徐棻老师是一个、应该说是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的一个人,又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和艺术判断力和创造能力的这样的一位女作家。徐棻老师的剧作,是伴随着我们的时代、伴随着我们的社会 一同前行的,徐棻老师是她很多戏的艺术指导,她的艺术指导是实实在在的 在她的戏剧当中、体现她的美学的追求和美学的理想,从而改变了我们戏曲舞台的面貌。徐棻老师她不仅仅是在剧作方面,也在包括她的戏剧美学思想方面都站到了时代的前沿。”

1933年,徐棻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徐姓大家庭里,这里住着的人们一致的爱好便是京戏。逢年过节,徐家大院儿里就分外热闹,久而久之、徐家祖母就喜爱上了京戏,买来全套锣鼓家什和乐器,要求家人们都来学习京戏,因此唱京戏也成为了徐棻幼年时期最早的戏剧娱乐活动。重庆那个时候京剧很流行,我们家的那个院子里的那个伤兵管理处,它那里头的那些、它那些干部啊、工作人员,每个月要唱京剧,自己的祖母就迷上了京剧、她就用她的养老钱就去请了京剧老师,所以自己六七岁就拿一个板子就去学京戏啊,所以自己哥哥他们唱黑头的、唱老旦的、唱那个老生的,我就学小旦吧,所以什么《四郎探母》、《苏三起解》的全部自己都能唱,学校里知道自己能唱、逢年过节也把自己弄到那个万年台、城隍庙的万年台上,让自己去清唱一段什么的,所以我们家那时候就、周围的人叫我们徐家班、叫那个院子里那伤兵管理处那个班叫伤兵班。在伤兵班和徐家班的熏陶下,徐棻在校园里就已显露聪明天资及文艺才能,成为同学们中的文娱骨干,在那个时期为了宣传抗战、徐棻在学校里除了唱京戏以外,还演歌舞剧、话剧,在严格正规、拥有丰富校园活动的教育环境里,对于徐棻来说、无论是思想、文化和艺术趣味方面的培育都有着极深的影响。

我们每一个中学里头都有一个京剧社,除了有几个话剧社、还一定有一个京剧社,所以那个京剧和话剧、话剧是每一个班 每一学期都要演一个话剧,《孔雀胆》、自己就演阿盖公主;演高尔基的《夜店》、我就演里头的那个老板娘啊,阿盖公主是非常善良的、纯洁的人;这个店老板又是一个很恶毒的、很厉害的人,只要有人夸奖自己就很得意、觉得你看我能演好人也能演坏人、很简单的这样啊,自己的志愿其实就是想当一个演员、但是自己不可能去当演员,因为自己还在念中学,1949年自己16岁的时候就解放啦,解放了听说在招文艺兵、那就投了自己的意了,马上自己就跑去,就报考的就是文艺大队。

这是一张拍摄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时期的志愿军文工团战士照片,照片中身穿军装、带着甜美笑容的18岁女孩正是徐棻,此时的徐棻已经是参军的第三年了,这个本来想成为话剧演员的女孩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队伍中。在朝鲜战场,徐棻和志愿军文艺工作者们一起发扬革命传统,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以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为鼓舞官兵士气、瓦解敌军、提高部队战斗力,做着自己的贡献。我们是第五次战役以后入朝的,到了朝鲜以后就不能演话剧了,因为没有那个场合,于是我们全部都、改了就演学曲艺,学了为什么呢,宣传、鼓动,对于自己来说、我就是演员兼创作员,有了英雄、功臣,我们就要去把他们的事迹了解出来,马上创作。我到这个团一定有一两个节目是结合这个团的,战士们呢就坐在那个山坡上,我们就在那个平地上、那么演。到猫耳洞里头只有一个战士在那、你可以给他演,他们高兴得很,这都是一种、当时来说就是一种生死场里头的友情。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三年时间里,徐棻不仅学会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也充分体会到了革命友情,但是世事无常、在长时间风里雨里的宣传鼓动、使得徐芬的声带患了声带小结,这一变故就此打碎了她一直以来的演员梦。平常休整的时候,战士在底下走、我们要跑到前头,要站在那个路边打竹板,同志们不要怕、这个坡并不大,就这样子地唱啊、吼啊,所以自己的声带就长了两个小结,自己的演员梦碎、就碎在这两个小结上,所以1954年我们回国以后、我的书读得太少了,自己说我还是去读书吧,因为在朝鲜魏巍的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一篇文章、那是起了绝对大的作用,他既在说我们身边的人、又好像在说我们自己,还有就是说我们应该做成什么样的人、或者帮助他变得、变得这样地好,那自己觉得我要去当新闻记者、我一定要鞭挞那些坏的东西、我一定要去歌颂那些好的东西,所以自己进的北大中文系是新闻专业。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的徐棻,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倍感珍惜,不仅努力学习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哲学、戏剧等众多知识外,她还积极参加地方戏剧活动、弘扬传统戏曲文化;而这个励志要做一名新闻记者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却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剧作家。196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著名戏曲教育家李笑非的介绍和支持下、徐棻正式调入成都市川剧院工作,自此结下了与她相伴一辈子的编剧之缘。

大学是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从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到西方文学、哲学,西方的戏剧那些东西,都也是梳理了给我们讲下来,所以后来自己到了川剧院以后,自己编剧它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自己可以博采众家之长,自己可以把话剧和戏曲进行嫁接、交流,我写戏曲里头也吸收了话剧的很多手法、但是不失戏曲的本体,我绝不会让它喧宾夺主或者是不伦不类,这就是跟自己那个时候的从理论到感受的很好的融合。自上世纪60年代调入四川省加盟成都市川剧院至今,徐棻不仅充分展露了自己的创作才华、也发扬了高产高质量的风格,她将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先后创作出了川剧《燕燕》、《欲海狂潮》,《死水微澜》、《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等一出又一出脍炙人口的好戏、相继走进观众视野,而在徐棻改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 也是最被观众熟知的便是川剧《死水微澜》。2020年岁末,四川省川剧院《回望芳华 致敬经典》,为了回馈广大戏迷观众、传承复排的这部川剧经典之作。1935年出于对乡土的眷恋和热爱、成都作家李劼人写下了标志着中国现代成熟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这部把川西坝子写活的剧作、勾勒出了近代四川的历史,同时也写出了人民群像的印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剧、话剧等多种形式的《死水微澜》逐渐问世,同样对成都这片土地有着浓厚情感的川剧演员田曼莎一经读过死水微澜、便爱上了这部川人所写的著作。在此以前,凌子风的电影《狂》写了,张国立他们的8集电视连续剧演了、话剧演了,而且把国家级大奖都拿完了,但是田蔓莎她就不厌其烦地来找自己、那这样子,自己说如果我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那时候我就写,自己说要是跟人家差不多、自己说那就没有那个必要。我怎么办、最后我就想到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李劼人的小说是自然主义的,自己就用浪漫主义去改造它,那么邓幺姑自己怎么解决她这个非要嫁到成都去不可的、而不让她受到虚荣心这种民间道德的责备,怎么办,于是自己就有了那一段农妇苦,她唯一的道路就是嫁到成都,这是社会、这是历史、是中国社会造就了她,她只有那一条出路,于是她就向着那条路奋斗,居然可以奔到24岁,不得已才嫁到了天回镇

川剧《死水微澜》讲述了农家少女邓幺姑品貌双全,做梦都想嫁到成都去、却因差阳错嫁给了天回镇兴顺杂货铺的老板蔡兴顺,人称蔡傻子,好在有一位做袍哥舵把子的表兄撑腰、没人敢来轻狂,这位绰号“罗歪嘴”的表兄彪悍豪侠,邓幺姑与他暗生情愫,而邓幺姑的美貌又引得土财主顾天成垂涎三尺,顾天成又对罗歪嘴等人坑骗其钱财、心生记恨,由此牵扯出几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自己在艺术思想上可能受鲁迅的影响、还有就是受俄罗斯文学、还有受法国文学、受它们的影响大,所以这样慢慢自己就形成了一种就是说人文主义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在自己的脑子里比较重,自己就想书写人性、邓幺姑她后来愿意嫁给顾天成,为了成全、为了她的孩子、为了她的情人、为了她的丈夫,她完全是一种自我的牺牲,是中国的妇女的那种处境、和她们的道德观促使她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最后她出嫁,出嫁的时候大老表我等你回来,就她的爱情的执着、她的勇敢,所以这样子邓幺姑反而成了一个好像很完美的、实际上有很多缺点的人,但她就是这样一个农村女性,就在那个年代、她就是死水里头的那个波澜。在徐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剧作中,川剧《死水微澜》无论是传统戏曲的醇厚韵味、还是现代审美的明快节奏,都不着痕迹的融为了一体。时至今日,川剧《死水微澜》也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一块丰碑,成为了川剧舞台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舞台经典。田蔓莎说:“徐棻老师这个剧本,它是叫无场次川剧,它所有的转换、在舞台上那种时空的灵动、时空的转换,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有很多蒙太奇的手段、电影的手法、电影的镜头也运用在这个戏当中,而且它更重要就是说它的舞台的剧本结构、它是完全区别于过去的所有的剧本的舞台结构、创造了一个新的川剧演剧形式和演剧的结构。”朱丹枫言:“她的作品当中具有一种当代性和当下性,主要是体现了写人,把人呢就是多样性、和人在社会关系当中的多样性描写得非常地细腻、深刻,而且让人产生了很多的、这个就是联想,从而使她的剧作和她的作品演出就具有了社会价值和这个就是文化价值、还有审美价值。”相对于普通人的退休年龄,如今当时的徐棻老师虽然已经88岁高龄了,不过她的艺术道路仍然青春,多年以来她所积累下的人生阅历和宝贵经验、不仅为她带来充足养分,同时也如同一座宝藏一般、总是带给人们无数的惊喜和感叹。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是什么,自己追求的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自己希望自己的作品后面有点哲理,但是前面一定是道理,普通的人看它能看见道理、有学问的或者有思想的人 他看见哲理、他可以更深一步下去,但是不管你看什么理、戏要好看、人物要有,要在你在人物身上、多多少少能够看见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周围左邻右舍亲戚老表的影子,思考生活或者一点问题、感受到一点人生的况味。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流逝,回首过去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有辛酸坎坷、有幸福赞誉,如今的徐棻老师仍能竭尽所能,坚守着对戏曲事业的热爱与痴迷,她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创作多久,但她希望她的剧作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每一天、都会有更多的人喜爱上戏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