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人与人相区分的符号,具有辨识的作用,同时又有很强的社会性,每个名字都代表社会的一份子,按专家的话说,名字是人生价值的载体,所以不管古人还是现代人,取名都会非常慎重,哪怕目不识丁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好名字。
当然也有例外,晋成公他爹就有点不负责任,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黑臀;几十年后,鲁宣公生了个儿子,取名黑肱,肱是胳膊的意思,不过胳膊总比屁股(臀)好一点,黑肱就是鲁成公;还有大家熟悉的春秋五霸之首姜小白,名字虽然随意了一点,但听着很可爱,很适合做网文的男主。
这些诸侯王公也许是子女太多了,就猫猫狗狗随便起,大家为了给他们一点面子,就说名字越贱越好养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代那些文人都怎么给他们的子女起名字。
孔子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孔鲤出生时,正好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所以就叫孔鲤,还好是赏赐一条鱼,如果赏赐一头猪就不好了。孔子的女儿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她嫁给了公冶长,没留下名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孟子说的,还好他生了个儿子,不然他也不敢说这话。据孟子家谱记载,孟子的儿子叫孟仲子,仲是老二,不知道孟子是不是还有个大儿子叫孟伯。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孟仲子被追封“新泰伯”,可以想见,孟仲子也是有才情的,经得起封。
屈原有四个儿子,据《屈氏族谱》,屈原的长子叫承开,次子承元,三子承天,四子承贞。“开”可以理解为广阔的志向,“元”在周易里是指万物的起始,“天”是至高无上的意思,“贞”是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准则。从屈原给儿子起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伟大的理想,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后投了汨罗江,给我们留下一个端午节。
再看唐朝。
李白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名叫伯禽,二儿子名叫颇黎,小女儿名叫平阳。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中说:“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李白经常喝醉酒,但对儿女的怜爱还是可见一斑的。
杜甫至少有子女四人,两儿两女。长子宗文,乳名熊儿,次子宗武,乳名骥子。宗文记载很少,宗武会写诗,可惜没留下诗文,落水而亡。从这两个名字,就能看出杜甫的性格,规规矩矩,板板正正。
白居易的儿子叫阿崔,生阿崔时,白居易已经58岁,当时他给元稹的信中写道:“常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可见他有多高兴,可惜阿崔3岁就夭折了。白居易曾经有四个女儿,其中的两个女儿,一个叫金銮子和一个叫阿罗。名字都很接地气,听上去就像邻家小孩。
柳宗元有两儿两女,大女儿名叫殷贤,大儿子叫周六,小儿子叫周七,柳宗元去世时,殷贤大概十岁,周六四岁,周七尚未出生,均为侍妾吕氏所生。柳宗元的正妻在他27岁那年就病故了,没留下子女,后来一直没再娶妻,被贬永州等地后,吕氏给他生了4个子女,他曾写道:“在家弄土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说的就是他的大女儿殷贤。柳宗元去世后,将四个子女分别托付给卢遵、刘禹锡、崔群、韩愈等人抚养,刘禹锡抚养的是周六,多年后,周六考上进士,在《登科记》中记载的名字是柳告,字用益。
刘禹锡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咸允,字信臣;次子叫同廙,字敬臣。“廙”字很生僻,读yì,意思是可移动的住房,也可以解释成恭敬。柳宗元写过《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而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说:“仍写二本……一授梦得小儿仑郎”,梦得是刘禹锡的字,看起来刘禹锡的两个儿子的小名叫孟郎和仑郎。
韩愈也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韩昶,字有之,大和元年进士,最后官至户部郎中;小儿子叫韩州仇,当过陕西富平县令;韩愈还有四个女儿,都嫁得很好。
李商隐的儿子叫李衮师,听上去就大气,“衮”字可解释为天子或者三公,《后汉书》载:“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入宁。”韩愈曾在《骄儿诗》中写道:“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夸赞自己的儿子到这个程度,也算是极品了。
接下来看看宋朝。
苏轼共有四个儿子,分别叫做苏迈、苏迨、苏过和苏遁。苏轼曾写道:“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许是苏轼总是被贬,给两个小儿子取名一个叫过,一个叫遁,遁是逃避、隐藏的意思,要想平平安安,就要远离政坛,苏遁早夭。几个兄弟中属苏迨名气最大,师从大学问家张载,张载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书院院长。
欧阳修有四个儿子,分别依次为欧阳发、欧阳奕、欧阳棐、欧阳辨。这四个儿子中,欧阳发和欧阳棐名气较大。欧阳发对科举很淡然,只喜欢研究学问,他和苏轼关系很好,欧阳发去世时,苏轼大哭,说他真正继承了欧阳修的学问,堪比东汉大儒蔡邕(也就是蔡文姬她爹);欧阳棐早期靠荫补入仕,但后来还是自己考上进士,在各地当官时,不畏权贵,官声特别好。欧阳修去世时,由欧阳棐代写遗表,宋神宗读完爱不释手,说简直就是欧阳修自己写的一样。
柳永居然也有个儿子,名叫柳涚,字温之,庆历六年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涚字读shuì,意思是清澈的。柳永死于润州(镇江),一直没有下葬,不知什么原因,后来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到润州做官,才叫人把柳永安葬了;柳涚辞官后,到镇江居住,才把柳永迁葬在北固山下,还请他的堂弟柳淇书写碑文。
王安石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王雱,一个叫王旁。王雱,字云泽,雱读pāng,形容雨雪下得很大。《墨客挥樨》上记载:王雱很小的时候,有人给王家送来一头獐子一头鹿,关在一个笼子里,来人故意考王雱,问他哪头是獐子哪头是鹿,王雱机智地回答:“獐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子。”王雱从小就特别聪明,只是后来犯“心疾”,去世的早,留下一个漂亮媳妇。
或许是王安石的政敌想攻击他,就拿这个儿媳做文章,说王安石是“扒灰”的始创者。
一个版本说,王雱去世后,他的妻子寡居在另一栋小楼里,王安石经常去看她,有一天看到墙上写了一句诗:“风流不落别人家。”王安石看到后,赶紧用手指把墙上的字抠了,怕传出去不好。于是这一举动被称为“扒灰”。
另一个版本说王雱从小智商欠缺,成家后,王安石对儿媳有非分之想,有一天,王安石在儿媳住房的外墙上写了一句诗:“碧纱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时理有差。”“理有差”就是说道理上说不过去,不符人伦。儿媳会意,在后面加了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风水犹留在吾家。”恰巧这时王雱回来,问王安石在干嘛,王安石赶紧用手指把墙上的字抠掉,边抠边回答说:“扒灰呢,扒灰呢。”
陆游曾写过《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潜意识里一直以为陆游只有一个儿子,这首诗就是吩咐这个儿子,以后祭奠自己的时候别忘了告诉自己,中原已经打回来了。没想到他有六个儿子,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第三子:陆子修;第四子:陆子坦;第五子:陆子布;第六子:陆子聿。这半个足球队,即使现在也很多人都这样取名。
(图片来自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