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毛主席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视察,并沿途听取了地方同志的工作汇报。原本在行程表上,没有在徐州停车的计划,当火车进入徐州地界时,主席心血来潮,决定见一见当地地委书记。
突然接到通知的徐州地委书记胡宏,在主席专列进入徐州站前,赶到了徐州火车站。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在主席的车厢里,毛主席询问了胡宏有关徐州农业生产和肃反工作等问题。他的回答让主席非常满意。
聊到兴头上,毛主席突然发问:“胡宏同志,你知道‘四’加‘南’可以组成一个什么字?又读什么音吗?”
胡宏不假思索说了一个字,毛主席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谈话,胡宏的表现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十几年后,毛主席的专列途经南京时,他还专程询问许世友:“徐州专区,曾经的那位姓胡的地委书记去哪了?”
那么,胡宏有一段什么样的履历?
他又是如何回答毛主席的?
答案在下文。
一、胡宏是谁?
胡宏,原名胡正禄,1918年出生于重庆,他自幼天资聪颖,17岁便考入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恰逢日寇发动“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
为了保全性命,在上海读书的同乡大多返乡避难,胡宏却坚决留下来,上前线参加救护工作,后来又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由于一直没有看到儿子回家,胡宏父亲上报刊登寻人启事,一连登了三个月,却一点音讯也没有。
后来,据胡宏本人回忆:“我当时看到了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所以没有理睬。”
参加游击队后,胡宏才决定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他给家里寄回去了一封信,大意是:“孩儿不孝,没有同二老商讨,便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请你们原谅。虽然孩儿也希望留在你们身边尽孝,可一想到国破家亡,就甘愿牺牲小家成就大家。若此生有命再见,一定是抗战胜利之时。请静候佳音!”
此后十几年,胡宏与家里彻底失去联系,全心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直到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胡宏立刻投入社会建设,秉持“螺丝钉”精神,长期耕耘在江苏最艰苦的土地上。
1953年初,胡宏来到当时社会治安混乱、水患频发的徐州,担任地委第一书记。他不怕苦,不怕累,奋斗三年,带领徐州人民走出了困境。
二、毛主席第一次接见胡宏
1956年7月的一个深夜,忙了一天的胡宏,想着今晚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于是,他关闭电灯,准备在办公室将就睡一晚。
然而,没等他脱掉衣服,躺在床上。办公桌上的电话,却烦人地响了起来,胡宏只好放弃睡觉的想法,起身接听电话:“喂,你好!这里是徐州地委书记办公室,同志你有什么要紧事?”
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非常急切:“是胡宏书记吗?”
“是的!”
“这里是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的专列即将抵达徐州火车站,需要你和专区专员梁如仁前往汇报工作,要快!”
接听完电话,胡宏的睡意一下子没了,他自言自语道:“毛主席要来视察了!我得快些通知梁如仁。”
几分钟后,胡宏和梁如仁会面。两人在公安人员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徐州火车站。由于动身及时,再加上晚上行车通畅,在毛主席的专列进站前,他们赶到了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胡宏也没有闲着,简单布置好了现场,安排好了接待仪式后,他和梁如仁等人紧张地等待毛主席的到来。不久,毛主席的专列缓缓驶入火车站……
按照惯例,毛主席没有下车。胡宏和梁如仁在警卫员的引导下,走进了毛主席所在的车厢。车厢里面的装饰,有些出乎胡宏的意料:里面好像一个缩小版的会客厅,除了一张床外,其他的都是办公用品,当然还有毛主席随身携带的几本书。
在床上微闭双眼的毛主席,听到工作人员报告:“主席,胡宏和梁如仁同志来了。”
他立刻穿鞋下床,微笑地与他们握手,还随手拿起桌上的香烟,一人递了一根:“真是不好意思,都这么晚了,还让你们跑来见我。”
胡宏笑着说:“主席的事都是大事,我们心甘情愿为主席加班。”
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主席和蔼地询问两人:“两位同志,我该怎么称呼你们呢?”
胡宏回答:“主席,我叫胡宏,这位叫梁如仁。”
“你们分别是哪里人?”
“我是重庆人,梁如仁同志是江苏本地人。”
简单询问了两位同志的背景后,毛主席开始步入正题:“小胡同志,你是地委书记,下面的问题我主要问你。”
“好的主席!”
“徐州专区耕地面积有多大,下辖几个县?”
“徐州是在1953年被设为专区的,1955年2月前,包括砀山、铜山、邳、睢宁等10个县和一个地级市。3月,中央重新划分地界,将萧县、砀山划到安徽省,现在管辖8个县1个市。全区共有1703万亩耕地、503万人口。”
“看得出来,你的任务还挺重的嘛!所谓有去有来,那江苏得到哪两个县呢?”
胡宏告诉主席:“划来了盱眙、泗洪,归淮阴专区管辖。”
毛主席听完若有所思,给胡宏普及了盱眙、泗洪在历史上的地位:“那你们占了大便宜,盱眙、泗洪都是历史古城,盱眙是项羽立的都城,泗洪是朱元璋的老家。”
“主席的一番话,让我们长见识了。”
随后,毛主席又问了胡宏很多问题,都没有难住他。休息片刻,主席又说:“我有个字不太会读,还想要请教你。”
“主席,您请说。”
“一、二、三、四的‘四’,下面再加一个‘南方’的‘南’,是什么字?怎么读?”
胡宏在手掌心上写了一遍,十分肯定地回答道:“那个字念‘lǎn’(罱),和‘展览’的‘览’一个读音。”
毛主席赞许地看着胡宏:“想不到这也难不倒你,你从哪知道这个字的?”
“几年前,我在苏南待过,见当地人用过这个字。它的意思是一种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
其实毛主席的谈话很有艺术,表面上他只是在问‘罱’字怎么念,实际上,他是在考察胡宏究竟有没有深入群众、脚踏实地工作。
显然,毛主席对胡宏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也通过这个答案知道了胡宏的工作态度。
接下来,毛主席详细了解了徐州专区肃反运动和农业生产等情况。
“徐州肃反运动开展得怎么样了?”
“报告主席,我们严格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肃反运动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徐州位于苏北,是四省交界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肃反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更加严格。对于敌对势力,我们必须强力打击。当然,在肃反过程中,也不能单枪匹马,要注意发动群众。”
胡宏边听边拿出工作日志,将毛主席说话的要点记录了下来。
“那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是什么情况?”
“肃反运动的推进,给工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条件,不过徐州东部的几个县地势低洼,水利设施又年久失修,一到沂河、沭河、泗河的丰水期,成片的农田就会被淹没,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
毛主席点头表示同意:“水患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也不能气馁,人定胜天,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做好水利设施的规划工作,同时发动徐州人民,争取在‘一五计划’期间,将水害变为水利,这样徐州的粮食就有保证了。”
半个多小时后,工作人员进来提醒主席,火车马上要发车了。主席意犹未尽站起身,伸出双手与两人握别:“时间很赶,工作人员都开始催了,我们今天就聊这么多吧!下次有机会,我们继续。”
说罢,胡宏和梁如仁起身与毛主席告别,主席一直将他们送到列车门口,看着火车发动,离他们越来越远,才回到车厢休息。
三、毛主席第二次接见胡宏
毛主席第二次接见胡宏,是在1957年的春天,与他一起向主席汇报工作的人,还有徐州第一、第二市委书记陶有亮和张洪范。
那天早上,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安稳停在了徐州东站。在车站等候多时的胡宏三人,先后进入车厢。
因为天气还没转暖,毛主席身穿薄中山装,脚穿黑布棉鞋,在车厢门口一一与他们握完手,才一起回到车厢,开始正式谈话。
三人分别向毛主席作了自我介绍,轮到胡宏时,主席举起左手示意,让他等一等:“这位同志,我们上次见过,让我想一想,你叫什么名字。”
毛主席思考片刻,肯定地说:“姓胡,叫胡宏是吧!”
胡宏点了点头:“主席记忆力真好!”
“可不是我记忆力好,是因为上次你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还记得你是四川人(当时重庆属于四川),和朱老总是老乡……话不多说,今天还要辛苦你给我介绍一下最近一年的情况了!”
“主席,这次想要了解哪一个方面的情况呢?”
“‘一五计划’不是正如火如荼开展吗?我想了解徐州的工业生产情况。”
胡宏退后了一步,将陶有亮和张洪范推到了前面:“主席,我是主管农业的,工业方面的事,请他们给您汇报。”
陶有亮先是礼貌地给毛主席鞠了一躬,然后开始汇报:“徐州煤矿和铁矿资源丰富,最有名的是矿场是利国铁矿。”
毛主席追问:“那利国铁矿的矿石品位怎么样?”
“报告主席,铁矿质量上乘,不需要额外处理就能炼钢。”
“含硫量高不高?”
张洪范回答:“含硫量很高。”
毛主席听完笑了起来,纠正道:“矿石品位高,含硫量应该很低。你这个父母官,还没我这个‘京官’懂得多。”
张洪范尴尬地低下头,向主席道歉:“是我功课没做全,让主席看笑话了。”
主席安慰道:“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多学多看就行。”
毛主席请三人喝了口茶,语重心长交待他们:“煤炭和铁矿都是工业的基础,在江苏的地位很高。但光有资源不会利用,也没什么办法。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回去研究好煤铁工业的布局规划,争取物尽其用。”
胡宏三人拿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主席刚才提到的这个建议。
等他们差不多停笔了,毛主席继续说道:“‘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但轻工业也不能放弃,要注重均衡发展。徐州离周边的大城市有多远?”
陶有亮给出了准确的回答:“周围最近的大城市有南京、济南和郑州,距离差不多,都有350多公里。”
“离得都不近。重工业提供不了多少岗位,又满足不了城市的日常需求,轻工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呀!”
接着,毛主席又开始询问当地交通部署情况:“在古代,徐州之所以受到重视,离不开交通这个因素。古代主要是水陆联运,现代又多了铁路,使徐州成了铁路交通枢纽。对了,谁能告诉我徐州附近都有一些什么湖呀?”
陶有亮回答:“徐州北面有微山湖、独山湖、南阳湖、邵阳湖,南面有骆马湖、成子湖、洪泽湖和白马湖。”
毛主席一一将这些湖泊的名字记在了本子上,遇到不确定的字,还会请教陶有亮:“所以嘛,即使到现代徐州还是有发展水陆交通的必要。”
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结束后,工作人员提醒毛主席,早饭准备好了。胡宏三人识趣地起身告别主席,主席招呼他们坐下:“都没吃早饭吧!坐下来陪我吃完早饭再走吧!”
胡宏推辞道:“我们吃过了。”
“别骗我了,我到站时,天才刚亮。这么早,谁给你们做早饭?不要跟我客气。”
三人只好坐好,等待服务员上菜。毛主席的早饭很简单,只有两盘菜,一盘鸡蛋,一盘肉片。
早饭后,胡宏三人坐汽车,去徐州机场为主席送行。登机前,毛主席与他们亲切握手告别,然后乘飞机离开了徐州。
四、毛主席第三次接见胡宏
本来,毛主席与胡宏的第三次见面,应该发生在1958年的。当年8月8日,毛主席再次视察徐州时,在上车汇报工作的人中,一直没有找到胡宏的身影。
不过,1956年与胡宏一起汇报工作的梁如仁还在,主席问他:“上一次与你一起上车汇报工作的,那个四川籍的地委书记,这次怎么没来?”
梁如仁回答主席:“胡宏同志去省委工作了,现在正参加全省农业大检查呢!”
毛主席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很好,有能力的人,就是要得到重用。”
后来,梁如仁将这件事告诉了胡宏本人。胡宏感动地说:“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然还记得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地委书记。”
1962年12月15日,在南京视察的毛主席,接见了正在南京参加年终工作总结的各级地委书记,时任扬州地委书记胡宏有幸位列其中。
当天上午10点,毛主席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微笑着向大家举了举右手,示意大家坐下。接着,他习惯性地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铅笔,挨个询问他们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当主席看到胡宏时,他停下了手中的铅笔,笑着说:“原来胡宏同志调去扬州了。几年未见,工作还顺利吗?”
胡宏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沉默着没有说话。
“有什么不敢说的吗?大胆一点!”
胡宏只好如实说道:“报告主席,说实话,不太好做。”
“为什么呢?”
“过快的公有化,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台风的破坏,造成了农业的减产,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
毛主席幽默地说:“怎么老天只找你一个人的麻烦呀!”
“为了人民,我还能挺住!”
“说得好,我相信你能克服困难的。”
70年代初,毛主席路过南京,找许世友听取工作汇报。谈话间隙,毛主席偶然问道:“你们省里,那个四川籍会搞农业的胡宏同志去哪了?”
许世友回答:“他正在下面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
“他是个不错的干部,过去的工作都做得很不错,给他调回来吧!”
在毛主席的关照下,1972年胡宏被调回徐州,继续担任地委书记。不久,回到南京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在此期间,胡宏主抓农业,为江苏省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晚年回忆毛主席时,胡宏激动地说:“毛主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丰碑,我们都是在主席的关照下成长起来的。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心系人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
五、革命者的家风
胡宏有5个子女,个个都在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子女在工作学习上的良好表现,离不开胡宏公私分明的家风。
胡宏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总是让子女多经受考验和锻炼,自食其力,立足社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胡宏的大儿子胡凌云,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4年。有一次回家探亲,向父亲表示了自己对农村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迟早会出大事的。”
胡宏严肃地批评道:“那你问过老百姓的意见没?他们有没有反对?”
胡凌云摇了摇头:“他们好像十分乐意。”
“凌云呀,我要告诉你,以后看待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要脚踏实地、接近群众。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努力做到。这也是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2年,在大别山某军部工作的小女儿胡黎明,给父亲胡宏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大别山区条件太差了,工作上也没有什么趣味,我不想在这里工作了。”
胡宏立即写了回信:“在革命年代,你现在的工作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当然,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能拿过去的标准来要求你。可是,我要告诫你,一个革命者,必须能够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当你养成这样的精神时,你的精神世界将会丰富不少。”
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不久。胡黎明新婚不久的丈夫苏宁,主动报名参战。胡宏特地写信,请女儿转达自己对苏宁的鼓励,祝愿他早日凯旋。
1985年,中国取得反击战的胜利。苏宁载誉而归,来到胡宏家拜访。胡宏热情招待了女婿,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很好,虎父无犬子!”(苏宁的父亲是老红军)
胡宏廉洁为官,从不利用自己的私权为子女谋福利。他教育子女,公私要严格分明,不准用公家的东西做自己的事,就连自己的专车、电话也不准子女用。
胡宏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都会用自己的钱给老战友、老同事寄去贺卡。去世前,他特意交代妻子闵华生:“我死后,寄贺卡的传统不能断。”
闵华生知道丈夫寄贺卡的深层原因:寄托对老战友的牵挂。
2007年,胡宏去世,享年89岁。
先辈驾鹤西去,但他们光辉的形象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作为后辈的我们,不仅要铭记先辈,更要继承先辈光荣、无私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直到成功!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忠诚的追随者胡宏同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