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三姑娘”的名字过了40多年,2020年,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的陈女士终于拿到了更名为“陈兰香”的新身份证和户口本。陈兰香更名一事得以快速解决,还得益于当地针对“上岸渔民”的特事特办政策。
近年来,安徽马鞍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禁渔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陈兰香一家便响应政策号召从居住了几十年的渔船上率先上了岸。
改名后,陈兰香在政策支持下,开了一家劳务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口碑与效益都有目共睹。陈兰香生活的改变受益于当地环境治理与政策的扶持。马鞍山市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民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姑娘不姓“三”,本姓“陈”,却被叫了40多年的“三姑娘”。
2020年10月28日,拿到更名为“陈兰香”的新身份证和户口本时,想改名想了半辈子的三姑娘喜上眉梢,盯着两个证件,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撒手。回家路上,邻居招呼她“三姑娘回来啦”,她脆亮着嗓子高声回应:“我叫陈兰香,不叫三姑娘啦。你看,身份证都改过来啦!”
时至今日,回忆起改名那天的情形,48岁的陈兰香还是满脸幸福地笑着说:“这几年,不只改了大名,退捕上岸、住上安置房、娶儿媳妇、开公司……桩桩件件的事都让人高兴。”
陈兰香说,好事成双,跟改名同一天,还是她的公司——“三姑娘劳务服务公司”的营业执照办下来的日子。
上岸
三姑娘在家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1974年,她出生时,路过的村支书随口询问了一下。“大字不识一个、遗憾又生了个女孩”的母亲回答:“生了个三姑娘哎”。
之后,陈家的户口本上便多了“三姑娘”这个名字。
1995年,从村里嫁到薛家洼的渔船上时,心思简单的三姑娘从没想过渔船上的生活会如此辛苦。“不像在陆地上那么自由,除了外出打鱼,活动的空间只有船上的几十个平方,闲暇时间也只能到其他家的渔船上串串门,很少上岸。”
最难熬的是夏天。“那时候船上还不通电,电机发一点电也得省着用。”在船上度过的第一个三伏天,三姑娘热得整夜整夜睡不着。为了能通风凉快点,窗户得大开着。“一个夏天过完,全身上下被蚊子咬得惨不忍睹。”
安徽马鞍山市是长江岸边的老钢城。当时,境内的薛家洼临近江边,呈“凹”字形,一直是当地渔船的天然避风港。
“200多条渔船、50多户渔民长期聚集在洼里,”三姑娘记得,一年又一年,渔民吃喝拉撒的生活垃圾在水面上越积越多,上游水泥厂的灰尘随风飘散,再加上当时长江岸线大部分被非法码头企业占用。“不光‘雨天满地泥,晴天满场灰’,天热的时候臭气熏天,只能关严实船上的门窗。”
伴随着无度捕捞、水体污染,长江内鱼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三姑娘说:“刚嫁到薛家洼时,每天半夜一两点出发,早晨五六点回来,起码能打100多斤鱼,收入还可以。慢慢地,鱼越来越少,到2015年之后,经常出去忙活半夜,只能打上来十几斤。”
生活的不便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管男女老少,渔民大多要忙于生计,出生在渔船上的孩子常常没人照看。怕一两岁的孩子乱爬掉下水,三姑娘说:“就用船上的笼钩套着,大人在旁边忙活,隔一会就喊一声孩子的名字,听不到回声,就得赶紧拉笼钩看看是不是掉进水里了。”
孩子长到六七岁,为了适应水上生活,大人会强行给套上救生衣“扔”进水里,学习游泳。三姑娘的儿子张成伟就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2019年,马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禁渔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六无四清”要求,于当年7月底全部完成退捕任务,涉及渔户2984户,渔业人口10757人,拆解渔船5651艘,提前一年半实现了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的全面禁捕。
当年5月,三姑娘一家响应政策号召率先上了岸,家里5条渔船被拆解,获补助24.1万元,在城里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相关部门还为他们上了保险,从此结束了“水上漂”的日子,过上了安稳踏实的城里生活。
改名
虽说渔民生活辛苦,鱼类减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孩子的养育等问题,也常常让他们梦想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可刚说要退捕上岸时,三姑娘跟其他渔民一样,“也忐忑得很”。
跟爱人张周华打了大半辈子鱼,“除了打鱼,啥技术也不会,啥本事也没有,自己还有个初中文化,爱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上岸了可咋办?虽说孩子大了不用咱管,但咱们老两口以后靠啥糊口?”三姑娘说。
担心归担心,朴实善良的三姑娘还有自己的想法,她跟丈夫说:“保护长江是国家政策,也是保护咱们自己的环境,咱们不能对抗这样的好政策。况且政府的人说了,保证渔民上岸后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学上,还说,确保渔民上岸稳得住、能致富。有啥困难随时找他们,都能给解决,我信!”
2019年5月,三姑娘一家带头上了岸。上岸那天,三姑娘用手机记录下家里5条渔船被拖走的画面,心中满是不舍。
不过很快,爱人张周华找到了工作,加入了护渔队,还在滨江文化公园找到一份水上保洁的工作,白天在公园打捞水面垃圾,夜里在长江岸堤上巡逻阻止非法捕捞,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马鞍山市将失水渔民视同失地农民,参照同样的标准给予补偿,不光帮他们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00元的基本养老保险也全部由政府代缴。三姑娘则参加了当地组织的就业培训,谋划着和其他几户上岸渔民合伙开一家家政公司。
随着生活“渐渐稳当”,“改名”的念头又浮现在三姑娘的脑海中。
其实,三姑娘有自己的“学名”。她记得上小学时,报名第一天:“老师说,上学得有自己的名字,你大姐叫陈兰萍,二姐叫陈兰英,干脆就给你起名叫陈兰香。”三姑娘默念着这三个字,乐滋滋地直点头。
知道自己户口本上的名字其实是“三姑娘”,是她结婚那年。“当时就想改名,无奈从乡下到县城,没头没脑坐车跑了一天,也不知道该找谁办。后来家里人和渔船上的老人们都说,叫啥不一样?”跑累了的三姑娘泄了气,只好作罢。
这次,她想起了上岸时“有困难找政府”的承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问问”。
改名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想到,政府会因为我是上岸渔民,特事特办。”三姑娘记得:“他们说,要帮助我尽快‘正名’,让我上岸后‘有名有姓’地过上更好的生活。”接到这个回复时,三姑娘开心地直拍手。
2020年10月28日一大早,区里安排专门带三姑娘办了改名事宜,当天就把印有“陈兰香”名字的新身份证和户口本交给了她。
几乎同时递交到她手里的,还有散发着墨香的、“三姑娘劳务服务公司”的营业执照。
开公司
说起开公司,陈兰香有些兴奋。
2019年,参加完政府的就业培训,打小就有主见的陈兰香,有了自己的主张:“在船上二十多年,初中文化早忘光了,也没别的技术,跟上岸姐妹一起开个劳务公司或许还行。”
跟区里一合计,没想到还获得了支持。在马鞍山市雨山区畜牧水产站定点帮扶员的支持和鼓励下,2020年12月,公司正式成立,还吸引了另外8户上岸渔民,每户入股5000元,主营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
创业之初,陈兰香不懂业务,更不自信,谈生意时半天愣是挤不出一句话来。定点帮扶员就带着她办理各类证照,又领着她一家家跑业务。
陈兰香至今记得,2021年1月接到第一笔订单——安心菜市场的保洁工作时,“连合同也不会拟,也不知道什么叫‘预算’”。硬是凭着一股能吃苦的韧劲,她到处找人学,忙碌的间隙参加各种培训,一点一点地学习业务知识和流程。
为了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一笔订单,陈兰香经常骑着电动车来到菜场,检查卫生。“别人发现我三姑娘负责的路段保洁工作做得好,都来找我谈合作,公司口碑也打出去了。”陈兰香说。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陈兰香越发自信,不光能单独跑业务谈合作,还把公司管理得有模有样,今年1月29日,陈兰香给其他8户渔民股东每户分红7000元。看着大伙拿到分红的高兴劲儿,“三姑娘”陈兰香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上岸渔民代表,今年年初,陈兰香还当选为马鞍山市人大代表,提交的第一份建议便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她的公司也慢慢壮大起来,员工数量比之前翻了一倍。“还是尽可能扩大业务规模,希望到年底的时候多给参股渔民分红,带着大家一起致富。”陈兰香信心满满。
与陈兰香幸福生活同步推进的,还有马鞍山的环境整治。以薛家洼为突破口,长江退捕与治污治水同步推进,拆除或关停散乱污企业。2019年7月25日,马鞍山市薛家洼石溪野水泥厂一座62米高的烟囱被爆破拆除。随后,全市关停的散乱污企业超过700家。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如今马鞍山风景如画,薛家洼成了“网红”打卡地。人们徜徉于林木葱郁的公园步道,眺望碧水长江,成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模样。
上岸这几年,“三姑娘”陈兰香每天晚上都要去小区广场跳跳舞,也时常去薛家洼散散步。这里早就没了渔船、工厂、码头,只有一波碧水、岸边绿树、摇曳芦苇和众多前来“打卡”的游人。
“挺自豪的,我也为眼前这一切做了贡献!”声音清亮、一说话圆圆的脸上就带着微笑的“三姑娘”陈兰香大声地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