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教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这好像是魏巍笔法),昨天夸奖了我们蒙中的领导,今天我要夸夸我们的支教花木兰。
我们这次的支教队伍由十五人组成,只有四个男老师。十一个女老师,占了我们这个队伍的近四分之三,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都有。年长的接近知天命之年,年轻的也就刚上班一两年,看上去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成为这个秋日蒙古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实,我对这支队伍里的花木兰们大多都不是太了解,我们真正相处的日子只有一天——大家坐着大巴一起来的那一天。
真正的了解应该说只有一两分钟,那是到达之后,当地的领导给我们开的欢迎会上,每个人都有一个简短的发言,三两分钟,介绍自己,表表决心。在那一个个三两分钟里,我才把先前一个个模模糊糊的名字和其人对应上。说实话,顺义的老师,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三两分钟的发言,异彩纷呈,尤其是花木兰们的表现,谈吐得体,落落大方,着实惊艳。
那次的会后,我们就分手了,奔赴各自的前线。得到的消息,也是从支教群里,零零散散的,谁谁到了哪个学校了,住宿怎么样,吃的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大都是报喜不报忧,报个平安,让战友们放心。
当天晚上,我写了第一篇支教日记《生命里又多了一个家》,并发在《今日头条》上,又转发到朋友圈和支教群里。
在群里发的时候,我告诉战友们,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写点支教的故事和感受,给这段岁月留下一点回忆和痕迹,我的这一篇,就算是抛砖引玉了……
我发的时候,都已经快夜里11点了。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群里跟了一篇,也是发表在头条上的,我一看,作者署名“山丹丹花开”,我一看发布者,赵志强。
当初刚进支教群的时候,看到这三个字,我马上想到,这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青年,男青年。因为同姓,所以我就特别关注他在群里的发言。
直到集合出发那天的早晨,我还在寻找那个叫赵志强的男青年。后来,在车上,和我同座的是一个挺精神帅气的小伙,我想他一定就是赵志强。一聊才发现,自己太武断了,人家不是,人家是帅哥小范。
车上的人都已经齐了,四个男性,除了我,还有可敬可爱的孙校长,潇洒干练的候老师,帅小伙范老师。赵志强哪里去了?莫非有什么突发情况,当逃兵了?
出发前,带队的孙校长点名,我特别留意这个名字,当孙校长念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回应的是一个女子的声音,我大吃一惊,赵志强是个女的!女的怎么起这么一个名字,不寻常!
直到欢迎会上,老师们发言介绍自己的时候,我才真正了解了这个不寻常的女子。她说她很早就有支教的梦想,只是之前为各种困难羁绊,没能实现。今年,她不能再等了,也快到知天命之年了,不豁出去,再过几年就退休了。
她说的豁出去是真的豁出去,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刚刚考上大学,小女儿刚刚四岁,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常住院。她说到这些的时候,有些激动,有些哽咽,闻者无不动容,太不容易了!
我们知道,每一个支教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可是像赵老师这样的“不容易”尤其令人敬佩,的确非“志强”者不能为之,所以她叫“志强”,实至名归。
当我读着她的文字时,我更对她刮目相看了。一个生物老师,语言文字功夫如此了得,比我这个语文老师也不遑多让。在文章里,她讲到和小女儿视频,女儿对着视频里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那一刻,她潸然泪下。
读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于我心有戚戚焉。
她是母亲,不合格的母亲;但,她也是教师,优秀的人民教师!
多情却似总无情!这个孩子现在不理解她的母亲,将来有一天,她长大了,她会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她也一定会成长为像她母亲一样勇毅的女子。
后来,我们加了微信,交流一些写作的事。
昨天,我才知道,她也是山东人,青州的,离我的老家不远。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老乡,一个如此优秀的老乡。一时间,百感交集。
志强老师所在的学校,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她很乐观,她说,这就是我所期望的,到这儿来,就是吃苦来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明白了她为什么叫“志强”。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今有赵志强们抛夫别子,到偏远地区,支教兴国。
对于这样的支教人,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不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天空,至少有三分之二是赵志强们支撑起来的!
在又一个教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用这些来自心灵深处的文字,向共和国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现代花木兰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你们,共和国必强;因为有你们,中华民族必兴!
致敬共和国的花木兰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