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耳机图形可听朗读
南城古镇东大街双76—2号,是一处旧院落,古香古朴,虽经历史变迁,仍透露出年代久远之古韵。院里有一口古井,水沏清甜,东屋三间,有两个木门,门楣上有砖刻文字,一为“北山移文”,是清末南通状元张謇所题,一是清两江总督沈葆桢文之字“望云小舍”,这所清代院落便是南城胡氏宗祠原址,是东海胡氏发源之祠,保存至今还算完好。
东海胡氏开创之祖胡海,原籍凤阳府盱眙人,据《东海胡氏宗谱》载:胡海于“明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授武德将军。”实际历史上并无洪武三十三年,因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便已去世,故洪武年号只到三十一年。第二年长孙朱允炆登基,年号是为建文元年,在位三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篡夺皇位,抹掉建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废除建文帝皇帝的称号,又废除建文年号,将建文元年到建文三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到三十四年。故胡海的武德将军实为建文帝朱允炆所授。
民间传说朱允炆在南京城破时潜逃,明成祖朱棣为清除隐患,继而禁海。永乐五年,明成祖为加强海疆监管,调派武官驻防东海。《隆庆海州志·武职诰》:“胡海:永乐五年因急缺官员,调直隶淮安卫守御东海千户所,世袭正千户。”《东海胡氏宗谱》中也载:“永乐五年(1407年).东海不靖。武官急缺,调胡海重回江苏,到东海千户所任职。”从《隆庆海州志·武职诰》中知,胡海的东海世袭正千户为明成祖朱棣封赠,胡海是带着皇帝的封号来云台山的,这一年胡海45岁。
元朝末年,为推翻元王朝,胡海追随朱元璋征战十数省,大败元将贾鲁,连克泗、滁二州。又率部渡过长江,再败元将谢国玺,攻取南京,占领镇江,晋升为万户。跃为先锋,转战湖州、宜兴,夺金华、绍兴,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直至战龙江、安庆,突袭九江、庐州,是—位常胜将军。因战功卓著,朱元璋授予“花枪上千户”,封其为东川候。
胡海生有六子,有三子过早去世。长子胡斌,为龙虎卫指挥使,征战云南时,在曲靖遭遇敌军,中箭身亡。次子胡玉,坐蓝党死。三子胡观封驸马都尉,征北战役中为燕兵所杀,只有四子、五子和六子随父镇守海疆。朝廷命胡海为东海总镇,辖区自淮安至烟台之千里海疆;四子胡和封淮安卫指挥佥事,镇守东海营,即今连云港海上防务;五子胡俊为安东卫指挥佥事,镇守日照海疆;六子胡兴乃宁海卫指挥使,巡检烟台地区海防。
东海百姓民风淳朴,敦本业、素朴实,故胡海一支胡氏以“敦素”为堂号,昔日南城胡氏宗祠的祠联中,很多联语都嵌有“敦、素”二字,有“敦厚能表,素行可嘉”、“敦仁处事,素道传家”、“大德教化,宽裕素风”等。胡海在东海千户所任上11个年头,年老乞休,子袭其职,自留云台,不归盱眙。东海胡氏世袭指挥佥事正千户传了11世,依序为海、和、琛、鉴、视、麟、思忠、应祯、遵尧、光国、建勋,直至明亡而止。张峰的《隆庆海州志》在“论”记中述,“国家武臣之职……特以其始事之臣,立功汗水,勠力王家,既显其身,又世其禄,恩至渥矣。矧防御东夷、是在武备,不可一日弛也。”
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海63岁辞世。临终遗言:“死后葬丫髻山,看海靖民乐,子孙繁茂。”当初胡海葬于丫髻山北侧山麓,九十年代因城市建设需要,胡氏后人将胡海墓葬迁至连云区陶庵丫髻山的西山坡。迁墓时、发现墓中有铜钱一筐、用手一抓,粉碎如泥。墓中还有一件古代兵器,一条铁链系着个大铁球,不过胡海尸骨已朽。
今连云区陶庵丫髻山的西山坡耸立着一座大墓,墓碑上的字已经很模糊,依稀还能辨认些字迹,上款文字:天启二年王戌仲春念四日吉旦;中间正文写有:明故海敦素胡大公朝奉墓;最后署有孝男× × ××立。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是胡氏子孙为其先祖立碑的时间。
胡海镇守千里海防,有着“东海一柱”之称,自胡海的东海胡氏在南城开基,至今已有600多年,传24世,可谓枝繁叶茂,世代兴盛。除分布于连云港市境内及周边县市外,还有孝陵卫胡氏,乃三子胡观后裔:安东卫胡氏为五子胡俊后人,分布于日照及岚山一带;宁海卫胡氏,是六子胡兴族人,生活在烟台地区,因祖上驻守牟平,又称牟平胡氏。
东海胡氏开宗于东海南城,创敦素堂于古凤凰城,子孙得益先祖胡海教化传家,忠厚善良、谦诚正直,涌现杰出人才,服务地方,造福四方,是为胡氏壮族之一。
市桥人家原创马鉴尧,欢迎分享,谢绝转载。
参阅《东海胡氏宗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