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中国商业历史源远流长,三千年前善于经商的先民便以“商”为国号,建立王朝。

纵观我国历史,尾随先民经商者无数,富可敌国者寥寥,其中前有陶朱公三散家财,亦可赀累巨万,后有沈万三资两帝,传言神通聚宝。

与沈万三相比,陶朱公离我们太远,徒留传说,而沈家近年来,却是连带着沈万三的遗产,被人在贵州深山中查到了蛛丝马迹。

两个皇帝的“钱袋子”

沈万三,名字很奇怪,万三万三,万中其三吗?取哪三?这几乎成了所有人看到他名字的第一反应。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但实际上,这不是他本名,他本名,据考证要么叫沈富,要么叫沈秀。

为什么这么模糊,是因为考证的资料上显示,有人这么叫过他,但考证人员不确定,这两个哪一个是他真正的大名。

毕竟两个名字中的“沈富”,完全有可能是他富裕了以后,别人对他的一种类似于外号的称呼,就像我们叫有钱人都叫“某某老板”一样。

不光大名难以确认,连“沈万三”这个外号,都有可能是假的,因为他本人自号万山,但家中行四的弟弟沈贵,别名“沈万四”。

于是乎,问题再一次出现,有人说有可能是口音问题,“万山”被传作了“万三”,有人说沈家几子就“万几”,寓意“万中几秀”。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各自有理中,也透露了一个事实,沈万三的传说可能在民间流传中发生了变化,使得真相与我们听到的、想象的相差甚远。

比如说,沈万三可能不存在于真实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现存的两份关于沈万三的记录,内容完全不同。

清朝修撰的《明史》中,多次记载了沈万三的事例,并在马皇后的传记中,对其结局进行了概括。

沈万三在资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后,提出提供财宝犒劳军队,这犯了大忌,是马皇后劝说朱元璋饶了沈万三一命,改判沈万三流放云南。

但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引用了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这个莫旦据传是沈家的儿女亲家,他所说的有关沈万三的话,可以说是相当有力的佐证。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据《吴江志》记载,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

这就有了矛盾了,《明史》是清朝人修的,一直看不惯明朝统治者,《吴江志》是明朝人自己写得相对有真实性,两者正确性的比较,让人难以为其分高下。

不过这之中,不是没有漏洞。

《明史》中记载的是“吴兴富民沈秀”,《吴江志》作者只说是沈家儿女亲家,这个“沈”很有可能是前文所说的“沈富”,只是一个姓沈的巨富,但不及沈万三传说的那种程度,只是被错认。

依照民间流传得更广的,应该就是《明史》所说的,沈万三富可敌国,明朝前资助过张士诚这个东吴皇帝,明朝建立后又资助张士诚的敌人朱元璋。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元末,朝廷昏庸,民不聊生,各地纷纷举起义旗,趁元朝贵族耽于享乐无力平复起义,各地势力开始占地称王。

其中长江至江南一带,最有名的势力便是张士诚和朱元璋。

其中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后,羽翼渐丰,一鼓作气拿下了在江南与他对峙的张士诚,随后,定下北伐计划,开始统一全国的征程。

北伐计划定下不久,朱元璋为了安定人心,于南京登基称帝,大封群臣。

南京原本就是富庶之地,规模极大想要建起配得上首都的城墙,成了囊中羞涩的朱元璋发愁的事情,只能边修边想办法,眼看才修一半,除却征北的钱粮国库就再无富余,办法还没想出来。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不过这个时候,吴兴的一个姓沈的富商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城墙快修不下去了,便跑来说要修城墙。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虽然恨所有骄奢淫逸的富商,但比起贪赃枉法的官吏,朱元璋觉得富商毕竟也算民的一种,相对大度一些,尤其是听到体恤国家初建的提议大为宽慰,便不追究他打听朝政的罪过,只是派人谢绝并勉励几句。

不过,当宦官带回了该富商资助过张士诚,眼下是来以资抵罪的消息后,朱元璋眼睛便眯了起来,心里只剩下让他修的想法。

朱元璋倒要看看,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富商,知不知晓修城墙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不知道这个姓沈的是什么来路。

这个姓沈的,就是沈万三。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元末,沈万三躬耕得到一笔小钱后,来到城里经商,被富商陆德源发掘,助其打理家产多年后,得到其馈赠,并用这笔馈赠在今周庄附近建立了自己的行商中心。

凭借着交通便利,沈万三很快建立了江南和通番的联系,让家产几倍增长。

早年间,在张士诚统治之下,沈万三免不了供应军队,一直担忧被朱元璋算后账的他,终于找到机会赎罪,于是上杆子来掏钱了。

另一边,沈万三收到了答应的回复,便开始与修筑官员接洽。

很快那半边城墙修起来了,朱元璋喜出望外,饶了他曾经支持过张士诚的军队,甚至还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沈万三连忙摇头,说自己不敢要赏,甚至谦卑地问北方战事是否顺利,如果需要,自己可以出资,资助军队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这一问,便让多疑的朱元璋对他起了疑。

沈万三没多想,他曾经支持过张士诚,如今支持回新皇帝,不就彻底洗清自己乱党的身份了?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开资助的口,朱元璋当场大怒,把他押下大狱。

回到后宫,朱元璋气冲冲地对马皇后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

马皇后进谏说:“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

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当时的云南没有收复,形势很混乱,却存在着一条常年往来不断的商道——茶马古道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走茶马古道便可将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

虽然那儿天气高寒,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开发的余地。

具有丰富经验的沈万三,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茶马古道,将江南一带的丝绸等特产运到云南,甚至进入西藏和缅甸、印度……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无可选择的选择。

谁也没有想到,这使他重又获得生机。

沈万三当时只带走了一个儿子,还未来得及将其他家人接至云南,留在江南的家人便因女婿顾学文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寻访沈氏

洪武朝以后,民间有关沈万三的传说多了起来,沈家后人的下落也众说纷纭。

甚至到了现在,江苏周庄、云南丽江还在为沈万三故居的事情争吵。

但2012年有一个叫扎西刘的摄影师,突然宣称经过自己5年的走访、考证,推测出了沈万三后代的所在。

事情起源自一次偶然的发现,当时正在河南太行山山区采风的扎西刘,在山下的小村落歇脚时,与村民闲聊时意外得知,村中大部分人祖籍都在南京。

多年后,考察南京门西风土人情的扎西刘,发现南京保留了大量的沈万三的痕迹。

这让他突然想起河南的那个小村落,心中有一个隐隐猜想的他,决定再去一趟小山村,印证心中所想。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带着大量考察资料的扎西刘再赴小山村,很快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相隔如此远的两地,风俗竟然存在高度相似。再三跟村民确认,这个村子上世纪战乱前就有这些风俗。

扎西刘渐渐有了一个疑惑:是什么促使了两地居民在近代交通不便,十里不同俗的情况下,习俗呈现高度相似?

在多方资料印证下,扎西刘确认一直追溯到明末元初,此地才有一次大规模的族群迁移。

而当时人口流动的除了朱元璋的北伐,就剩下逃难了,可当时哪有什么难,唯一就是逃避朱元璋对蓝玉案的株连。

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心中的猜测,扎西刘开始前往传说中沈万三的故居——周庄。

周庄一度作为沈万三的大本营,在沈万三全家搬往南京,被发配云南后,此地还存在着沈万三弟弟的后裔。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但蓝玉案的株连并没有放过这里,加上这里不同于交通闭塞的小山村,交通发达的周庄经历多年风雨与现代开发,可以说除了是故居外,再没有沈万三的痕迹了。

扎西刘在周庄一无所获,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古籍上记载的沈万三曾经到访的地方,遍寻多个“万三墓”无果后,扎西刘决定前往最后一个地方,那就是《明史》中记载的沈万三最后被发配的云南。

扎西刘到云南后不止是体察风土人情,还拜访了许多当地学者,终于在《三迤随笔》和《张三丰文集》的记载中,再次发现了沈万三的踪迹。

两书中都有着这样的记载:沈万三发配云南后,素来与沐英交好的沈万三,受到了沐英的庇护,以为西路理财为由被沐英请入滇。

这也为传说中沈万三在茶马古道上重新经商,重获富可敌国的财富的传说互证。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有了沐氏的庇护,沈万三的生意异常顺利,沐家也成功在云南建立了无上权威。

之后,沈万三在明洪武26年拜云游至滇的张三丰为师,并隐居大理附近的西山。

尽管没有明言沈万三最后隐居何处,但扎西刘相信自己已经无限接近沈万三了。

仿佛是老天爷在帮他,在收集了一堆资料尚未整理出头绪之时,电视上一条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在云南丽江有一个小山村,村中以沈为主姓,多年来保有特殊的民俗风貌,等待游客游玩。

云南丽江、以沈为姓,扎西刘激动得快要跳起来,连忙驱车前往报道中所说的山村。

到了山村,他发现了新闻上没有报道的事:这个村的始祖可以追溯到明朝,是被发配过来的人开枝散叶后形成的村落。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离真相越来越近的扎西刘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因为村子里与沈万三后人的特征很相像却没有一点关于沈万三的传说,这让他心中打起了鼓。

毕竟一路走来,那些跟沈万三沾点边的地方,都极力鼓吹自己与沈万三的关系,如此淡然的村落,很难让人相信它跟沈万三有什么关联。

尽管这个山村和河南山村、南京门西民风习俗上有一定的吻合,但扎西刘始终没有找到进一步证明这些人是沈万三后人的证据。

而这些证据中,最有力的就是在史书、民俗以外最直接证明族群后裔身份证的家谱,或者说保有一定历史遗留的宗祠。

很遗憾,这三个地方,都没有这些东西。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有些心灰意冷的扎西刘回到了家,这种无限接近答案,但始终得不到的感觉,一直折磨他到春节。

这年春节,扎西刘依旧闷闷不乐,好朋友们知道他对民俗着迷,就变着法地跟他讲自己存着的那些奇闻异事。

一个朋友说的话,像是当头棒喝一样砸醒了扎西刘。

朋友说,其实早年间云贵不分家,扎西刘如果真的对这事心有芥蒂,年后还可以去贵州看看。

欣喜若狂的扎西刘连朋友都来不及招待,赶紧查询资料。

原来贵州独立称省,正是明初政府大规模往云贵高原屯军之后的事情。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在此之前,贵州、云南都统称为“滇”。扎西刘陷入了一个现代人才有的误区:史书上沈万三是被发配“滇”这个地区,扎西刘却将它默认为云南,殊不知“滇”还可以是贵州。

有了新的方向,扎西刘便提起了干劲,开始在贵州范围搜索资料。

很快,安顺市平坝县屯堡地区进入到了扎西刘的视线。

这个地方恰好屡次被报道存在大量南京遗民,且沐英曾经在此屯兵。

确定目标后,扎西刘当即决定动身前往此地实地考察。

苦心人天不负,扎西刘这次真的找到了沈氏后代。

屯堡天龙镇有陈、郑、沈、张四大姓,其中沈姓家族,有着种种和别家不一样的习俗,比如世代经商、比如供奉财神、再如每年向东北方即南京的方向祭祖。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不仅如此,扎西刘还是找到了一本绵延数百年的庞大族谱,尽管族谱的开头已经在历史中毁坏,但这个结果已经对得起扎西刘的苦苦追寻了。

秘宝遗产

传闻中,沈万三不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还有一个名唤“聚宝盆”的宝物,将物品放进去便会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探寻过沈氏后,扎西刘心就放下来了,甚至开始幻想着能不能找到沈万三当年遗留的宝贝,说不定还能找到传说中的聚宝盆呢!

他在心里如此自己打趣自己,抱着莫大的兴趣,扎西刘开始了他的探宝之旅。

扎西刘寻宝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想想也是,聚宝盆如此神异的物品,本就该只存在于传说中,扎西刘在镇上连个石盆都没找到。

至于说沈万三留下的大批财宝,扎西刘觉得自己找它就是无稽之谈。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如果真的遗留,后人早就拿在手中了,哪怕是藏起来埋起来,扎西刘自问客串一把《盗墓笔记》的可能实在太渺茫。

但扎西刘并不是一无所获,和镇民聊天中,他发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待人谦和,尽管谈话中穿插着几通表示业务繁忙的电话,依旧还是十分礼貌地跟扎西刘说完话才离去。

镇上的人都在经商,且都小有成就,聚集在一个镇上纯粹是对家乡恋恋不忘,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致富经,邻里也十分和睦。

如果沈万三还活着,一定很欣慰吧。扎西刘心里不禁为沈万三高兴。

沈万三一生传奇十足,大起大落,但最后落了个不好的结局,家中万千财富,为别人做了嫁衣。

一个姓沈一个姓张怎么取名(父姓沈母姓张取名)(1)

如今这批沈氏后裔,恪守各自代代相传的家规祖训,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想来沈万三在天有灵还在默默保佑。

沈万三的物质遗产看来是找不到了,满载着在天龙镇收获的精神财富,扎西刘踏上了归途。多年的探寻只是一个满足好奇的心愿,怎样结尾,扎西刘从未在意,苦寻无果、惊天大发现扎西刘都幻想过。

如此平平淡的收场,才是生活的本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