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突然喷屎,暴雨过后水淹阳台,火烧蟑螂,工作时鸟群在阳台开演唱会,猫在捡来的背篓里睡觉,摘厨房门口的柚子,踩高跷摘枇杷吃,天黑时才会出现的大蜘蛛……
发生在玉林东路10号院的“糗事”远远不止上面这些,时间回到两年前,张申和海妮肯定不会想到,就在下一个春天,他们会从睁眼就能看到“都市钢筋水泥和有机玻璃折射的幻象”的魔都city-dweller,变成在成都玉林的一个老职工宿舍楼里通马桶的“滑稽工匠”。
2021年年初,从事戏剧行业的张申和海妮双双从上海裸辞,回到成都来发展。在上海,他们是基本不坐班不通勤、偶尔骑车散步的“贫穷的富人”,但目前,他们自嘲是“没有作品的编剧和失败的演员,并正在用写脚本和表演做小红书。”
其实,他们悄悄开了一间叫“意识浓缩”的家庭商店,立志做有点小生活、有点小钱、有点小手艺的工匠夫妇。
上个月,我们探访了他俩位于玉林东路10号院的秘密基地,体验一把他俩的“奇妙修行之旅”。
张申是郑州小伙,在成都读大学,海妮出生在都江堰,家里是三线工程随厂从南京迁过来的,初中开始寄宿,大学跑到了浙江,所以对成都并不是非常熟悉。
在决定租房子后,张申和海妮在望福街、福字街、镗钯街等在年轻人中间比较“火”的街区逛了逛,但都不是非常满意,要么觉得太商业化、和上海没什么区别,并且房租还很高。要么就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2021年2月,张申和海妮到朋友在玉林开的新疆米粉店嗦粉,顺便在玉林逛了逛。逛到玉林东路10号院的时候,张申向小区门卫大爷打听了一下。
“叔叔,这个小区的房子有没有一楼在租的?”
“哎,就是个清水儿房子,还要1500的房租……走嘛走嘛!”
门卫大爷特别不情愿,慢吞吞地转身回去拿钥匙,然后慢吞吞地带着他俩去看房子。
房子改造前
“当时一开门,我们两个就绷不住笑出声来了,虽然第一眼看,这房子的确很破,但是看房那天天气很好,太阳穿过树枝直接照在了客厅的水磨石地面上,我俩当即决定租下这套老房子。”
小区环境很好,房间向外看南北都有绿植,眼里映着绿意,离大自然特别近。小区不让停车,因此更加创造了无障碍干扰的视线和安静的氛围。下雨的时候,可以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听觉不会被没完没了的汽笛声所湮没。
这里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小孩,人和人容易变得亲近,生活在这里后,许多生活场景常常会与张申和海妮小时候的记忆状态重叠,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小时候出生在郑州的一个大院里,春天的时候院子里种着一棵香椿树,邻居的叔叔阿姨们就会摘香椿吃,夏天院儿里的槐花树会开花,大家就会打槐花回家做菜吃。记忆中,大院附近什么都有,和玉林很像,烟火气很足。”
现在张申的老家已经拆掉了,原址建起了地铁站,因此到这里后,给了张申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让他再次找回了对故乡、对童年的眷恋。
海妮也出生在大院,这个小区有很多植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秋天的时候,后面的橘子树就会结满金黄的小橘子。
“虽然有点小小酸涩,不过都被楼上的嬢嬢们薅到只剩树梢了。”
摄影:Simon?ZSDC
门口有两棵腊梅树,冬天会开花,还有柚子树、橘子树、枇杷树,对面是栀子花,后面还有玉兰花,过几个月栀子花就会开会,很香。闻到栀子花香的时候,海妮突然感觉像是回到了外婆家。
如果说成都是city,那么玉林就是town,而意识浓缩就是land of idyllic beauty。
「意识浓缩」家庭商店位于小区4单元1楼,走近一看便能看到张申DIY的创意店名装置。正如往常成都的天气,没有大太阳,云层有点厚,仿佛一会儿就会有一场雨来临。张申和海妮趴在沿小路的窗子上,呼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
摄影:Simon?ZSDC
进门是客厅,这里被改造为展示空间,一个陈列及售卖的区域。主要展示淘回来的、修复的老物件,还有一些他们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器皿,或者适合家中摆放的古董,比如唐宋的一些瓶子,还有古时行军打仗的行军水壶。空间陈列会经常调整,找不同器皿搭配的感觉。
摄影:Simon?ZSDC
从事这个行业,会经常有出差的时候,张申和海妮喜欢去逛当地的古玩城,同时网上也会淘一些“铲地皮”(古玩圈的行话,就是去山里乡下收老货的贩子)收来的玩意儿,在这个空间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客厅的拐角是一个器皿陈列柜,柜子第一排以白瓷为主,第二排以蓝圈和青花为主,第三排主要是混搭摆放。最下面一排是他们没来得及修复或者已经修复没来得及寄走的东西。
摄影:Simon?ZSDC
基本上空间所有的灯都是张申和海妮慢慢做的,灯罩是捡来的,或者零件是废弃工厂捡来的。
前段时间玉林东路在改造,有一家卖童装的服装店铺门口放了一些儿童人体模特,他俩把它捡了回来。朋友从山西搬家到成都,里面的齿轮零件就来自她家以前的老大本钟,后面是海妮爸厂里废旧的零件,这样就做成了这个灯。
摄影:Simon?ZSDC
再往前走是一个非常惬意的休闲空间,水磨石地砖衔接着绿色方块渐变地砖、铁门窗保留了原本老房子的造型,颇有复古休闲之味。
角落里是张申和海妮养的植物,一盆是像狼尾巴一样狼尾蕨,边角毛茸茸的。“它很耐旱,可以从空气中吸收养分,我们最高的记录是一个月没浇水,一个月浇一次水,浇透了就不用再浇了。”
摄影:Simon?ZSDC
休闲阳台与厨房相连,张申和海妮敲掉了原本封闭的墙面(非承重墙),让厨房更加通透,富有了互动感。
摄影:Simon?ZSDC
“虽然我们当时很喜欢这个老房子,但是原本的厨房确实不是我们想要的,灶台是水泥砖砌的,很矮很破。于是我们当即就决定把它敲掉,重新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橱柜。我们当时跑过例如宜家等家居店,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灶台的高度、切配的高度都是符合我们舒适的感觉。使用时候的动线和水池位置等细节,也都考虑到了。”
摄影:Simon?ZSDC
为了降低成本,橱柜并没有做闭合的门,也没有做任何的固定抽屉,而是选择用收纳筐、收纳篮的方式去收纳,节省成本的同时,更有日系厨房的氛围。
摄影:Simon?ZSDC
环顾整个空间,其实基本没有做硬装上的改造,主要就是改了水电,墙面重新处理了一下。尽管没有大改,但毕竟是第一次装修,张申和海妮还是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开关的位置、轨道灯的距离、橱柜尺寸、厕所要不要做太高……每进行一部都会被师傅问一些从没想过的问题。最终呈现效果对于现阶段以及这个房子本身的质感来讲,还算满意的。”
海妮在小时候会对未来的家有很多幻想。这几年租了、住了很多不同的房子后,她深深感受到当自己和自己和解、最舒服的时候,家是最理想的。
在上海的时候,张申和海妮从事的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行业——戏剧,但张申一直喜爱手工,家里也有文玩爱好的背景,经家里介绍,推荐他去学锔瓷。打一开始张申就被这门技艺吸引了,感觉锔瓷像魔法,用金属就可以修复一切,于是渐渐沉迷了进去。起初海妮学金缮是为了补充锔瓷修复短板,后来才感觉金缮和自己身体有连接。
对于他们来说,修复和戏剧一样——修复并不只是一个人的手工活,都是关于人和人的故事,因此,他们打算一直将这个故事讲下去。
摄影:Simon?ZSDC
他们将锔瓷和金缮这两种技艺分别取名为“器物穿刺”和“器物纹身”。
“有次修朋友的一个很小的欧洲首饰盒,白色,碎成很多片。我用黑色,最对立的颜色重新给它勾勒出了线条。一边修,我一边也在矛盾:明明粘起来几乎都看不见裂痕的一个小盒子,为什么我要用大漆,而且还是黑色的漆去描绘它呢?恍惚中我想起来有一年夏天在公司无聊,我穿着短裤,看到膝盖附近有很多脂肪纹,就用黑色的笔把他们描了一遍。”海妮和我们分享了她与金缮的故事。
“很多人希望去除身体的皱纹,脂肪纹,但那时我感受到他们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没有一次文身,但其实我的身上一直都有文身。”
“对我来说,大漆就像我。”
摄影:Simon?ZSDC
谈到文身,俩人还撒了一把狗粮。虽然两人戏称当时被对方吸引是因为那“看走眼的外貌”,但张申将海妮的微信文在了身上,同时也是意识浓缩logo的那一滴浓缩。
如今做了手艺人,待得最久的自然是工作间,工作间由原本的次卧室改造而来,工作台是二手市场淘的老门板,一张厚一点的实木桌板需要1000元以上,但只需要两三百就可以淘到很不错的老门板。工作台上方的洞洞板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仿佛一间work shop。
摄影:Simon?ZSDC
“目前我们还在积淀中,如果有机会,或许明年、后年会兼具work shop的功能也说不定。”
工作间的隔壁,是另外一间展示间,由主卧改造而来,里面放置着很多精美的改造物件,比如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个类似消毒、喷药的“喷洒装置”。
摄影:Simon?ZSDC
“我们开始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是受艺术家马良的影响。之前在上海做戏剧,前几年马良他们做了一个木偶戏剧,叫《爸爸的时光机》,后面我们有了一些合作,进而接触到、喜欢上他。”。
张申之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是负责剧团的,当时需要做一些道具,就需要去他们工厂合作,有时候会亲自参与一些道具的制作和设计,自然就受到了其影响。开始做一些风格综合但普遍偏向“蒸汽朋克”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复古未来主义”。
旁边的这个“意识头盔”也很有意思,它是一个看似毫无用处,但是你可以想到它的逻辑性的装置。这个头盔可以将日常噪音吸收后转化为电能,打开侧面的开关,探照灯就可为你点亮回家的路。造型低调、结实耐用,甚至可以在世界末日来临时,成为生存必备利器。
摄影:Simon?ZSDC
不得不佩服这两位的脑洞和动手能力。
作为创作者,创作的能力是最宝贵的财富,灵感可能来源于任何一个地方,但最终还是源自自己。
“我们从不刻意地说要关注什么流行趋势,我们自己本身会有比较倾向的审美偏好。以前听说过一种说法:时尚流行趋势这种东西,如果你去追,那就说明你永远都追不到。但是如果你不动,它就会像一个转盘一样,说不定哪天就转到你这里了。”
朋友们在「意识浓缩」
在张申和海妮的“家庭商店”里,你的确能感受到这一点。“修复、创作、吃”这三件事情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这个家庭商店,偶尔会迎来开放日,大多时候专注于自我的创造工作,偶尔接待老朋友和闻声而来的新朋友,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就像他们所希望的,在玉林,能成为“理性克制的安逸生活者”。
主编:牧之
监制:安琪
编辑:言四
撰稿:言四
艺术指导:ada?ZSDC
设计:阿嘞?ZSDC
摄影:Simon?ZSDC,或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二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