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宋朝经历了320个春秋。由于1127年曾被北方的金国所灭,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也被金人俘掳至北国,之后唯一免遭金兵俘虏的落皇子康王赵构(宋高宗)在杭州偏安,恢复宋朝名号,因此,历史学家们把宋朝分作北宋和南宋。北宋从960年至1127年,南宋从1127年至1279年,都是赵氏天下,但都被外族所灭,北宋灭于金人女真族,南宋灭于草原蒙古族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北宋的政权是从五代的后周夺过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北周幼主柴宗训的皇位。因赵匡胤曾任过归德节度使,而归德即古代的宋国地域,因此,他取国号为宋,是为宋朝。宋朝建立后,相继灭了南方十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天下分裂的局面,使国家再次得到统一。接着,赵宋集团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科举,让一大批的文人走向政坛,并且掀起了全国读书热潮,使北宋的文化近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文人政治与宋词成为这个时代文明的两大标志。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北宋于964年10月开始攻川,仅用66天就夺取了四川的割据势力后蜀,蜀后主孟昶以投降而告终,其财产被洗劫一空。北宋将从蜀地掠夺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运往东京汴梁,用了几年时间才运完。可见四川当时的财富之多,并为后来北宋消灭其它国家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北宋在地方上设置“路”,把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直辖于中央,高于府、州、军、监级别)。四川地域被划为四路,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故“四川”因此而得名,一至沿用到今天(宋代以前的四川名梁州、蜀国、蜀郡、益州等)。

北宋收取四川后,前期曾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战争。一是蜀兵在全师雄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宋朝军队的烧杀掠抢,曾攻取了川西16州,直到东路宋军在成都外的新繁一战获胜,其反抗才被平息下来。第二次战争是王小波、李顺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原因是北宋政权大肆搜刮四川财产,并放纵豪强地主兼并地,剥夺农民,许多百姓被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就逼迫穷苦百姓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这次起义长达四年之久,曾攻下成都建立了国号为“大蜀”的政权,并铸造了“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铜钱,大有一举赶走北宋,自立成国的趋势。但由于势力悬殊太大,加之战略物资匮乏,起义军最终归于失败。之后,以“为政严猛”著称的张咏入川主政,下令参加起义的人员回家落业,不予追究,四川才逐渐安定下来。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北宋后期,野居于东北大兴安岭附近的女真人逐渐强大起来,以2500人的军队起家,不断地打败辽国的军队,最后居然小蛇吞大象,把北边的辽国给一锅端了。金国在灭辽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同时看透了南边北宋军事上的软弱,以不遵守“海上之盟”等种种借口,于1125年分兵东西南下,西路军在太原受阻,东路军包围汴梁,逼迫北宋朝廷交出大量的金银珠宝而回。可第二年金军再次伐宋,两路大军汇合,攻下京都,俘虏徽、钦二宗,设立张邦昌为皇帝的“伪楚”傀儡政权后,押着二帝及皇室宗亲,股肱大臣等一万多人北上。至此,北宋王朝彻底覆灭,这便是北宋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然而,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不在京都,成为金军的漏网之鱼。他在相州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组织力量,准备勤王。但由于微、钦二帝已被俘北上,在众旧臣的拥戴下,他重新举起宋国的旗帜,在应天府(今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国号依然为“宋”,是为南宋。赵构即南宋开国皇帝,庙号高宗。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赵构是个主和派皇帝,被金兵逼得一路南下逃跑,经扬州、镇江、宁波等地,在海上漂流数月后才辗转于杭州定都,名为“临安”,使宋朝又残延苟喘了一百多年,直到被蒙古元朝所灭而替代。

南宋期间,由于金兵步步紧逼,表面上是要“搜山检海捉赵构”,实际上是要继续吞灭南宋。在全国人民的抗金斗争中,四川也不甘落后,事实上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一、经济支柱。四川还在宋高宗时,就岁奉银两2650万元,占全国岁收入的四分之一,并且还得供一部分两湖的军需。在岁供粮食上,四川每年上缴朝廷150多万担,约占全部军粮的三分之一。这就极大地支持了整个南宋的抗金以及后来的抗元斗争。

二、人才方面。四川涌现出诸多抗金名将,如张宪、张浚、虞允文。尤其是仁寿出生的虞允文,他以一介文弱书生的身躯,扛起了抗击金兵的大旗,在采石矶指挥若定,率领一万八千残兵败将,顽强地打退并阻止了金主完颜亮强渡长江的四十万劲旅,使金国企图吞并南宋的战略企图彻底瓦解,化为了泡影。虞允文一战功成的壮举,改写了大宋帝国的历史,使南宋政权多延续了118年,这无疑是四川了不起的功绩。虞允文后来做了南宋的宰相,是抗金主战派的领袖,即使回到四川主政做宣抚使,也一刻没有放弃抗击金寇、恢复中原的行动,直至殉职于抗击金人的积极准备之任上。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三、三吴抗金。三吴即吴玠吴璘吴挺。他们领导的“吴家军”在四川坚持抗金达30余年,作战很多,大多都取得重大胜利,有力地阻止了金国想通过占领四川然后顺江而下,吞灭南宋的意图。同时,也极大地牵制了金人的力量,减轻了南宋东路和中路的军事压力,其贡献也是巨大的。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南宋政权可谓多灾多难,就在金国与南宋时战时和的胶着状态中,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又发展壮大起来了。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原始部落,建立了蒙古国,他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彪悍的马背民族,居然如摧枯拉朽,先后灭了西辽及花刺子模国,甚至攻克了斡罗思,铁蹄踏遍了地中海、波斯湾等西部地域。紧接着,他又消灭了西夏,继而联合南宋,把曾经穷凶极恶的金国给端了。接下来,战争的魔兽开始直扑南宋。本来,按照联合灭金的约定,黄河以南归宋国所有,但蒙人公然违约,不给土地不说,还决黄河之堤水淹南宋派去收复的六万宋兵。这是公然的宣战,结果使两国的战争长达40年之久,最终以南宋覆灭而告终。蒙人建立的元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外族全面统治华夏民族的历史至此开始。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但是,四川在抗蒙斗争中,表现出了拼死顽强的不屈精神。那位带领四川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伟大英雄,就是大名鼎鼎的余玠。在余玠未到四川之前,蒙人军队早已打到成都又退回,此后又多次进入蜀地,烧杀掠抢而去。这就是游牧民族的特点,但却给四川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余玠入川主政,其军政中心不得不东移,在重庆定居下来。这位被朝廷授予“权兵部侍郎”、四川宣谕使、重庆知府的官员,的确不辱使命。他一到任,便着手革除弊政,加强防务,并用心招揽人才。在一对冉姓兄弟的建议下,余玠下令将合州城迁往钓鱼山,并凭借险要地势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名曰“钓鱼城”。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结果,当元朝的第四代君主蒙哥亲自率军伐宋,打到钓鱼城后,不但久攻不下,还损兵折将,几乎场场惨败。并且,更富戏剧性的是,蒙哥被流弹所中,剧痛而死。这就引起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兄弟为争夺皇位的五年内战,使蒙宋之间停止了战争,保持了20年的相对和平。蒙古铁骑驰骋欧亚、风卷残云,但在四川军民面前,却屡战屡败,长期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尤其是钓鱼城,被誉为“上帝的折鞭处”(欧亚都把蒙古军队称为“上帝的鞭子”,无所不克),这些都是四川对南宋政权的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两宋时期的四川经济以蚕桑、茶叶、井盐和造纸及印刷业为支柱。当时的蒙山茶被誉为珍品,大画家文同有诗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蚕桑丝绸业一直都是四川的主要经济来源,到两宋时,已设置了两大手工织锦工场,即梓州官营绫绮工场和成都锦院,梓州的工场能“织八丈阔幅绢献宫廷”,可见其工艺之高超、规模之宏大。在井盐的生产上,四川已广泛采用了先进的凿井技术,开凿了几千眼的小口径“卓筒井”,产盐曾经达到6000万斤的高峰。而造纸和雕版印刷,四川更是全国三大中心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川交子”以及后来用于全国各地的“钱引” “会子”等纸币,大多都用蜀纸印刷,“谢公笺”等书画纸,更是名重一时,流传后世。据史载,宋代刊印的四大书(《文苑英华》、《开宝藏》、《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有三部都是四川刊印的,可见其雕版印刷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四川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贸中心之一。省会成都被说成是“四民州处、万商成渊”。各地还有“小成都”之称的彭州、“商贾四集”之誉的安仁等等,这就构成了全川庞大的商业网络。为此,四川还设置了“益州交子务”,发行和管理纸币,以满足市场的大量交易。如果说宋朝是商业革命中“现代的拂晓时辰”,那么,四川应该是这拂晓时辰中最亮的一片光源。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两宋时期四川的科学与文化是最值得称道的。出生于安岳县秦九韶著述了闻名中外的《数书九章》,在数学领域使四川在全国占有了重要的一席;出生于青神县的杨子建写下了《难经注释》《护命方》《通神论》《十产论》等医学专著,尤其是《十产论》极大地弥补了唐代昝殷《产宝》中的缺陷,使妇产科的医学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出生于洪雅县田锡写出了《曲本草》,对曲酒的酿造诸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是中国酿造学中较早的先声;出生于资中的李石写出了《续博物志》,其天文、地理、动植物、酿酒、煮盐等等,无所不包,所记十卷达4362页,是宋代以前最全面的一部博物学经典之著;两宋在医学上的另一颗重要巨星,则是出生于四川崇州的唐慎微,他所著述的《证类本草》,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药典,多次再版并远传朝鲜、日本等地。后来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是以此书为蓝本加以考评增补而成的。可见其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宋代四川出现了三位史学家,一是被苏东坡誉之为“讲官第一”的范祖禹,他是井研县人,主要成就是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并且因编书有功,被宋神宗擢为秘书省正字,后哲宗又升迁他为著作郎,专讲尚书,深得朝野好评。二是被喻为又一个“三苏”的丹棱人李焘(李焘的两个儿子诗文俱佳,故三父子都是当时的文化名流),他于南宋绍兴八年进士及第,在做官之余搜猎百家,以四十年的精力,写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从960年至1127年,把北宋168年的历史作了详尽的编写。全书共1046卷,仅目录就有68卷,足见其卷帙浩繁,体制宏大。第三位史学家也是井研县出生的李心传,他仿《资治通鉴》体制,上续李焘的《长编》,撰写南宋高宗一朝36年的历史,名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达200卷之多。另外,李心传还著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做为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补充,可见其治学十分认真严谨。

冉姓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报告(关于冉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资料)

两宋时四川在教育与文学上的贡献更是非同凡响。据《四川通志》上说,考取进士多达4305人,列全国各路的前几位。更突出的是四川省诞生了当时乃至整个中华历史上最顶级的文豪苏东坡。并且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师,故有“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之美誉。苏东坡不但在诗文、书画、词赋方面超群绝伦,且在医药、养生及美食领域也有独到的创意,是公认的生活大师。另外,四川仁寿县在宋代也出现了四位举足轻重的政治、文化名星,即孙光宪、韩驹、何栗、虞允文,其中两位大诗人,两位大宰相,并且一位宰相曾经改变了宋代的历史走向,使南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这四位经世济民之才的事迹,本书以后再述。

文章来源:仁寿县档案馆

图文编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观仁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