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格数理取名81对表(五行五格数理取名怎么算)

名直数周名周数直的时空数字体系

【作者:赵致生(1943-2021)】

中国传统数学第一个数数成果,就名直数周、名周数直。

  • 五直东、西、南、北、中,向直而不周。
  • 五周昼、夜、旦、夕、午,时周而不直。
  • 昼、夜、旦、夕、午天之四象,周而复始。
  • 东、西、南、北、中地之四向,直而不周。
  • 东、西、南、北之正,称为地正。
  • 昼、夜、旦、夕之正,称为天正。

中午天地之正。

那么,地正之中天正之午,是如何通过数数记数识数算数的法则数出来的、记出来的、识出来的、算出来的呢?

这涉及到名与数的关联关系认识层面上的几个问题。

在西方数学中,名与数的定义是指用数和度量单位表示的量。

由一个度量单位表示的量,叫做“单名数”,如3米、7千克等;

由几个度量单位表示的量就叫做“复名数”,如2小时15分。

单名数复名数可以互化,如2小时15分可写成2.25小时或135分。

但是,在中国传统数学中,单名、复名所表达的内容,却不再是简单的度量单位表示的量,而是一种简单与复杂的属性结构关系。如在司天在泉理论中的“第三步气位”这种“序、步、气、位”四象复名的例子。存在着阴阳二元属性组合的后继性。

直周为名为数的四象为:

  • 名周数直,
  • 名直数周,
  • 名直数直,
  • 名周数周。

在西方数学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各个系统中,

  • 名直数直的复名数如米、公里等;
  • 名周数周的复名数如秒、分、小时等。

但是,找不到一个时空可以二合而一的复名数。

这种对相对性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西方科学为什么无法用数学方式把时空间数字体系二合而一的根本原因。爱因斯坦在空间数学坐标系中加入一个时间轴的设想,在半个多世纪也没有办法完成,原因就是西方数学的基础数论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缺陷和障碍而无法走进相对论认识层面。而这种缺陷和障碍产生的根源,则是西方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认识自然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缺陷和障碍造成的。

所以,时空一体化的数字化表达,不是数学基础理论自身就能够完善的问题,

而是一个人类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认识自然的方法的根本改变问题。

这个认识方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时间与空间本来就是一体化的自然界。只不过,人类采用了不同的认识方法,分别把它们通过数数的方法数字化认识出来之后,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数字记数形式。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语言中,遗留了许多这样对时间认识的痕迹,如

  • 以年为轮,称为年轮;
  • 火以暑为季,寒暑易节称为一年;
  • 土以一十而为周,周而复始;
  • 金有一寸光阴一寸金;
  • 水有时光如流水等。

时分五刻,中国传统对时间认识的最初始进制起始。

夜分五更、昼有午时三刻而中。

中国传统对时间的认识,离不开五行之生克轮回的属性关联关系。

因此,五行之周,中国传统对时间认识最初始的数数原则与基础。

既然时分五刻,是时间产生的一个初始定制。

那么,时间五刻之周,如何空间五直(东、西、南、北、中)之间形成统一的认识交点呢?二者之间,又是如何建立一个唯一对应的数数起点呢?

时空统一性认识的产生,是正午的时间为太阳的位置在正南。

太阳在正南的位置,也称空间的正中。

  • 地上正中之道称为赤道,
  • 天上正中之道称为黄道

故有赤道地之中,五直之中;

黄道天之中,五周之午。

中午天地之正。

午时三刻天地之正。

所以,在封建社会中,依律法斩首者,必在午时三刻执行,以示法律之正。故称为正法。

那么,这些时间与空间关联关系的认识成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日晷,也称日圭、或者日规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方向和长度变化测定时刻的天文仪器。由刻有时刻线的晷盘和装在盘中央与盘面垂直的晷针组成。晷针影子随太阳运行而移动,投射在晷盘一条条代表不同时刻的时刻线上,就指示当时当地的时间。

晷刻晷盘上面一条条代表不同时刻的时刻线,它以五刻为一时。

晷盘共分十二时辰,共有六十刻。通过日影在晷刻上的移动位置,可以准确地判断所在地当时的时间。

商周文化断代以后,日晷计时,在民间被禁用。而采用了“漏时法”。有水漏与沙漏两种。故有

  • 天子计时用晷,
  • 平民计时用漏的习俗。

那么,天子为什么用日晷,而平民必须要用水漏与沙漏计时呢?

把时间计时方法简单化、简易化,以达到统一各地时间为目的,是这种改革的初衷。

故有“请赊其晷刻,无晷刻之累”。消除各地的时间差别,以达到天子的以时号令天下的封建统治目的,使日晷之学的时空一体属性认识体系,变成了天数天命的君权天授。

从此,名直数周、名周数直的数数、记数、识数、算数的数学方法也随之而失传

五行五格数理取名81对表(五行五格数理取名怎么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