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全
一、宋氏起源
百家姓氏,各有起源。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
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称宋公,建立宋国,宋人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传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微子,名启,先商帝乙长子,纣之庶兄。生于丙辰年正月八日午时,食采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子爵位,故曰微子启。
微子贤明仁德,具有帝王风范,帝乙有将商家王朝传于微子之意,太史不允(因启与衍出生时其母尚未立为正妃,故称启与衍为纣同母庶兄)。太史按当时法律: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帝乙卒,辛立,是为纣王,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荒淫无道,微子数谏不听,微子忧纣王之将亡,乃问救乱之策于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箕子自言其义不可去,微子叹曰:念神气可受他人,主器必归于长,遂持祭器远遁于荒,离纣王而去。箕子不忍离去,佯疯而被囚。比干因直谏而被剖腹挖心。微子、箕子、比干后被誉为“殷之三仁”。
周武王姬发克商,微子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肉袒而缚,求告武王,要求保留商族的香火。武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恢复其爵位。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辅佐武庚监管殷商遗民。武王卒,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为之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串通武庚起兵反叛。周公旦奉成王之命调动大军,经过三年的战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微子没有参加武庚的叛乱,因此成王封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建为上公,作宾王家,祀得用天子之乐。成王为微子之命以申之,建都商丘(商丘即阏伯、相土故都)。让他管理殷商遗民,奉守商人宗祀。
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历时761年,传32君,26代至宋王偃。微子是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之始祖。宋王偃四十七年《年表》云:43年(前286),齐泯王任韩泯为相发兵攻宋,王偃奔魏,死于温(今河南温县),国亡。其国土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以国为氏,除留有一少部于商丘继续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均迁播于祖国各地。
自宋君偃元年至秦二世元年(前209),宋王偃后传几世正史无记载。据《商丘宋氏族谱》载:“宋王偃子名锜,锜子沣、沣子檄、檄子焕、焕子墴、墴子义、义子昌。”秦二世元年(前209)宋亡77年,宋义加入楚起义军,随项梁,为将军。项梁死,楚怀王封为上将军,后被项羽所杀。《史记·项羽本纪》载:“宋义为上将军,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至无盐(今山东郓城县东)饮酒高会。……(及项羽杀宋义)使人追宋义,及之齐,杀之。”
据《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载:“宋朝时期(960—1279),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宋姓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宋姓人口的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1000余万(据1982年人口谱查为972万),为全国第22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也就是在10000个中国人中就有81人姓宋。
以上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宋氏起源及发展过程,迁徙到各地的宋氏自此各有发展,逐步形成西河郡、京兆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几个郡望。
二、西河堂宋氏
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历代的姓氏书中,其中有一类是以论地望为主,《百家姓》刻本也往往在每个姓氏前面注明了“郡望”。如隋唐时期,在我国北方形成的“四大郡望”:范阳(今北京至河北省保定一带)卢氏、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一带)崔氏、荥阳郑氏(今河南省郑州一带)、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王氏。
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汾州)载:“汾州:秦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隋大业三年废汾州,还于隰城置西河郡,皇朝(唐)初改为浩州。武德三年又改浩州为汾州。”《地理志》河东道汾州条载:“隋西河郡,武德元年以西河郡为浩州。三年,改浩州为汾州。”这些都说明自汉以来的汾州就是西河郡。
唐元和年间,林宝撰写《元和姓篆》,以广平为天下宋氏郡望之首,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出了一名杰出的贤相宋璟。关于宋璟的先世,北宋欧阳修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列有《宋璟广平宋氏表》。广平宋氏是自西河介休迁徙而来,西河宋氏始祖为宋昌,而远祖则为宋义、宋襄,其为宋王偃公族之子孙。因此一直以来就有“天下宋氏源于商,西河之地是郡望”的说法。2018年在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十里铺村发现的《宋氏族谱》,其序言中记载唐代名相宋璟祖上也从山西介休迁徙而来,更加充分说明,广平宋氏来自于介休,也就是由“西河堂”分支出来的。
在《新唐书》丞相世系表查考,西河宋氏起源于汉代宋昌:“楚有上将军义,义生昌,汉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十二世孙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广平利人”。孝文帝在山西中都作王时,帐下有一位中尉叫宋昌,是楚汉战争时楚人宋义之子,吕太后去世以后,当时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大王入京继位。大王问身边的左右郎中令,都劝代王不要轻信,要静观其变。唯独中尉宋昌力陈天下政治形势,极力主张大王赴京。后来的事实证明宋昌是对的。《史记》也对这段历史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魏书》记载:“宋隐,字处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晋昌黎太守。”这一记载说明,早在西晋时期,宋氏西河郡望已经形成,而介休宋氏在唐代以前就名人辈出了。
自此宋氏便取“西河堂”之堂号,称西河宋氏。唐代汾州西河宋令文、宋之问、宋之悌、宋之逊父子四人一门三进士,各怀绝技,使西河堂宋氏声名鹊起,地望日隆,深受朝野敬重。《唐书本传》记载:“初父令文,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后之问以文章起,其弟之悌以骄勇闻,之逊精草隶,世谓皆得父一绝”。
后世宋氏族谱多有记载源于西河堂。西河宋氏列祖宋昌,代不乏人,其后裔陆续迁往全国各地。唐时迁徙至扶风、弘农,安史之乱后,另有分支南迁入闽。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其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在莆田定居。宋骈之弟宋臻也南徙迁居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子孙繁盛,形成镜江宋氏。
由此可知,西河堂宋氏历史悠久,因时代变迁、战争灾难、瘟疫影响等诸多原因迁至外地,后又组成多个宋氏堂号,后代子嗣遍及华夏,位列百家姓二十二位,堪称大族。
三、介休宋氏
由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河堂宋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介休宋氏。介休宋氏历代人才辈出,文功武治不乏贤者。他们有的为朝廷重臣,有的为治世能吏,有的孝行天下,有的仗义行侠,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姓氏的荣耀,更是介休人“大义行天下、忠厚做介人”最好的展示。(“介人”意为善人,指有才德之士。)
最早记载的介休宋氏的历史人物是宋昌,是西河堂、扶风堂宋氏始祖。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宋昌为秦末农民起义军宋义之孙,在山东随刘邦起义。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代王刘恒的中尉,刘邦死后,政权由吕后控制。吕后死后,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于公元前180年,诛杀了诸吕姓王,并与朝臣商议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派人往迎代王回朝。代王有疑恐有诈。
宋昌认为,陈平等迎立代王是出于顺应天下民心,用不着怀疑。于是备好车马还朝,行至距长安城数十里的高陵时,代王又生疑虑,停止行进。先派宋昌一人回长安观察动静,宋昌毫无畏惧地乘车至渭桥,见丞相等官员,在此已候多时。宋昌速返回领代王来至渭桥。众大臣见到代王忙跪伏称臣。这时,周勃请代王单独密谈。宋昌明快地对周勃说:“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周勃为宋昌之言感动,便当众取出天子玉玺奉献给代王,后一同回长安。群臣拥立代王即帝位,是为文帝。授宋昌为武卫将军,统领南北军。
次年又封宋昌为壮武侯。由此看出宋昌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将才,为文帝当权前后的汉室江山,立下了殊功,一直为后人所赞颂。汉初,统治者为了消除各地旧贵胄豪强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制,采取将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地区)豪强旧贵族势力迁至关中,西河介休宋氏就是此时开基的。宋义之孙宋昌当时任代王(即汉文帝)中尉,代王都晋阳,宋昌于是率家人从楚地(今河南原属宋国土地后被楚占领)迁居西河介休,宋昌为西河宋氏之始。
宋昌的后世七世孙宋杨之女被选入宫,封贵人。宋贵人后来在宫廷斗争中到打击,被逼自杀。宋贵人的兄弟受到牵连,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直到迫害宋贵人自杀的窦氏家族在政治上失败后,宋氏兄弟才被昭雪。宋衍被封为盛乡侯。东汉末年,宋杨的重曾孙宋丰之女被册封为汉灵帝的皇后。宋丰官至执金吾,封其乡侯,成为扶风名门望族。这就是宋昌由西河介休迁至扶风的历史记载。
宋奭(读shi),曾在东晋任昌黎太守;东晋亡后,在前燕国(公元285至370年,前燕为十六国之一)任长史(州郡刺史副职,掌兵马军事等)。宋奭的儿子宋活,曾在前燕国任中书监(掌管朝廷机要,为皇帝近臣)。
宋隐,字处默,是西河介休人。曾祖父宋奭,任东晋昌黎太守。后来任慕容廆长史。祖父宋活,任中书监。父亲宋恭,任尚书、徐业刺史。
宋和之,字秦嬴,东晋时期介休人。其父宋哲,西晋愍帝时平东将军。1965年1月19日在南京新民门外人台山出土了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墓主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伯弟弟王兴之。因墓志只书名而不着姓,显然是王家的亲人自己写的,很多专家由此认为此墓志为王羲之撰写。
王兴之的夫人墓志铭内容为:“命妇西河界休都乡吉迁里,宋氏名和之,字秦嬴,春秋卅五。永和四年十月三日卒。以其月廿二日,合葬于君柩之右。父哲,字世俊,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秦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梁州刺史、野王公。弟延之,字兴祖。袭封野王公。”也就是说王兴之的夫人叫宋和之,是介休都乡吉迁里人。她的父亲叫宋哲,其名见《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公元三一七)春二月辛巳,平东将军宋哲至。”他是来传达晋愍帝遗诏,要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即帝位的。所以宋哲是所谓辅命之臣。晋时的将军本分四级:“征,曰镇,曰安,曰平;东西南北都有。”宋哲当时为平东将军,可见是第四级。后来升了官,晋封公爵,但《晋书》中无传。其子宋延之亦无传。
宋朝用,明崇祯年间人士,据康熙版《介休县志》载:“其幼时经商,客被马贼伤者,遗金五百于道旁,用拾之,初不知为何客,急持首地方官查本客授之。”客人愿意拿出一半给宋朝用,但他坚辞不受。
宋鸿惭,明末清初时期人士,康熙版《介休县志》载:性至孝,恬淡自适,生平不蓄私囊,有张公艺遗风,邑人重之。乡进士薛乐天高其行,荐之邑候毕公,延致西席,居六载一无请托。
四、张良村宋氏
(一)张良村简述和宋氏祠堂、坟茔及古代代表性族人简历
张良村,旧称银星寨。据说村南狐岐山半有洞,久为狐穴,日夜为祟,居民莫能制,时张良入关道绵上,居民以狐患告良。良即临洞视之,狐敛迹不敢出。良去,祟如故。民复追及良,请绝后患。良曰:吾奉汉命,不能久居于此,即以吾为村名也可。民如其言,呼为张良村,患遂息。
以上记载来源于嘉庆版《介休县志》,也是村名由来。
张良村宋氏何时迁徙至此不可考,只能根据各种资料推断。根据调查现分为四个宗系,即:一陕西—孝义吐京;二介休西大期村;三介休顺城关村;四介休连福村。详细说明参见宋健所著《张良宋氏宗谱资料收集与家族迁徙及发展延续的梳理》一文。宋氏在张良村中主要集中居住于四处:其一在村北门,其二在村东头,其三在南道和东门,其四在大小西门。
据村里老人们口头相传,张良陕西—孝义吐京宋氏家族原有五处祠堂,即一支宅、二支宅、三支宅、四支宅、五支宅各一处。
1、一支宅祠堂原址在南道街西口,有祠堂大厅、过厅和门厅,祠堂大厅和过厅中间有东西厢房,门厅两侧各有一间耳房,门前有两个石狮则,十分威严。解放后改为村委会办公场地,1979年农村改革时由一董姓村民购买改修为小二楼。
2、二支宅祠堂原址在大西门街路南,集体化时由原六队做饲养场,上世纪80年代卖于村民修建了住宅。
3、三支宅祠堂原址在北道街至马道街丁字路口处,解放前建筑物已毁。集体化时和乔家打谷场一并由村付业队占用。
4、四支宅、五支宅祠堂原址,八、九十岁老人也无记忆,经反复查证未能查清。
张良宋氏家族最大历史最古老的坟茔(宋家茔),在张良村区域内羊安沟到里屯村的里屯沟之间,东西长约3华里,南北长约2华里,占地200多亩。解放前坟墓遍地一片,石碑、石楼林立。1958年冬根据上级安排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村劳力在宋家茔大干一冬天改造成平整农田,上世纪60年代又种果树和经济林,几十年来变成了张良村的林业基地,所以人们又习惯地把宋家茔称为“林业”。2022年初,闫继亮同志在林业浇地时在接口石上发现了半块墓碑,上刻着“皇清顯考孝宋公讳德武字勝乾之墓,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三月清明立”,这块墓碑虽不是宋家茔年代最老的物证,但也证明了宋家茔的古老。
随着宋氏家族分支增多,后人逐渐重建新坟地立祖,如:宋泰福家族180年前在村东头去连福古道东面新建坟地,宋赞臣家族200年前在村北“石家西”新建坟地,总之从目前算起二百年间新建坟地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张良村宋氏古代名人:
明代,宋仁,子夏山巅,隐唐山洞,羽化成仙;
清代,宋如隐,痛母废蓼,庐墓三年,草禽哀恸,孝悌传世;
宋邦和,雍正四年,金榜提名,孝嫂如母,永记恩德;
宋廷魁,吟诗作画,传奇戏剧,介休之贤,千叟宴请;
宋廷英,为民修路,平定立传,武庙重修,慷慨捐银;
宋绍微,光绪举人,分纂县志,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以上张良村古代名人仅为史籍中记载,还有很多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通过这些人物简历可以看出,几百年来张良村宋氏辈有贤良,代有能人,从文华天下的文学家,到扎扎实实为民做事的士绅,他们以儒家文化的仁义传承,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精神形象,让后世人所铭记。这不仅是一个姓氏的荣耀,更是介休的闪亮之处。
(二)当代张良宋氏族人简述
进入二十世纪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张良村宋氏族人秉承“天下为公、报效祖国”的信念,冒着血雨腥风,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的洪流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民为国、慷慨赴死,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不惧艰险、一往无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壮烈在疆场上,用鲜红的血液染成了共和国的旗帜,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宋氏族人就有19人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宋士谔、宋仁荣、宋仁达、宋承福四位族人早在1937年就投奔革命队伍。宋仁达同志参加革命时年仅14岁,17岁就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有宋仁荣、宋仁达、宋喜成、宋承寿四位革命烈士,宋士谔、宋仁敬两位革命伤残军人,他们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是宋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是宋氏忠孝文化精神具体体现,是永远激励我们宋氏家族后人奋发向上,为党和祖国伟大事业积极贡献的强大助推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良村宋氏族人为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前赴后继,为了人民的幸福乐于奉献、甘于牺牲。他们响应“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伟大号召,据统计,建国后宋氏族人共有37名同志光荣入伍,成为人民军队中的新鲜血液。
他们中有1970年光荣入伍,在服役期间伤残的革命伤残军人宋永昌同志;有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宋立熊、宋子信、宋锡林、宋建国和宋毓亮同志;有1951年参军入伍,参与修建人民大会堂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宋启涛(乳名叫化则)同志,他转业回乡后成为附近邻村皆知的“搅泥叫化则”,其搅泥窑洞的技术在十里八乡独一无二,扎根基层为老百姓辛勤操劳一辈子。他们在军营中入党、提拔、立功授奖,转业或复员后把部队的过硬素质和顽强作风带回到到各自岗位中,为祖国的建设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作出贡献。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才使我们拥有了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家园,正是他们的努力拼搏、勇于战斗,才使我们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宋氏族人秉承“兴家风、报家乡”的宗旨,为祖国建设和家乡腾飞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宋氏家族中的共产党都在不同岗位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们中有2021年7月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宋龙英、宋虎兰同志;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宋金寿和担任村委主任的宋定国、宋健同志,还有许多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小队干部的宋氏族人,他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为张良村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国劳动模范、著名企业家宋本智致富不忘家乡,为张良村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乡村医生宋守忠一生勤劳,救人于危难,深得村民赞誉;终生从事兽医工作,荣获省农业厅颁发的“金牛奖”奖杯的宋学文、宋丽华夫妇;一身正气,集警官、检察官和法官于一身的宋立常同志;从警40载,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的宋建平同志;荣获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宋卫东同志……他们不仅是时代的楷模,更是张良宋氏的骄傲。
据统计,张良村宋氏族人建国后参加工作的科级及科级以上干部人员21人,被授予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和授予县级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的人员达30人。荣誉不是一蹴而就,是他们多少年来辛劳智慧的结晶,是党、国家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许,也是宋氏族人的荣光!
一直以来,宋氏族人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作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他们“位卑不敢忘乡”,对桑梓之地必恭敬之,他们对自己的故土充满爱心,他们对家乡的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农业生产、扶贫济困等工作献计献策、出人出力、倾其所有、添砖加瓦,得到了张良村村民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三)张良宋氏的文脉传承
文脉的赓续,就是家族兴旺的最好体现。张良宋氏先贤追求进步的精神和广博群书的内涵为后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学上进的作风或为后人的典范。如今高等学历高素质群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他们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文脉的兴盛,离不开基础教育。据统计宋氏家族中任过教师的多达31名,其中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教师9名。张良宋氏族人不乏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楷模。宋锡福、宋子莲、宋金峰等一大批教师毕生奉献于基层教育工作,他们深知选择教育行业就是决定一生清贫,扎根基层只能用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正是在他们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努力下,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华夏,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走出张良,睁眼看世界。
据统计,如今的张良村宋氏族人中专生、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层出不穷,达82名之多,他们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各地、有的走出国门,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驾驭美好的未来,
1961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宋子亮,被选拔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1963年参与设计Sr-1导弹,荣获三等功。又参加了Hr-2导弹的改型设计,获得成功。1977年参加了地对地战术导弹 DF-11的研制,担任弹体结构设计组工程组组长。1989年10月因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成绩显著,获得航天部066基地颁发的三等功奖章,被聘任为弹体结构高级工程师。1997年12月因在DF-11弹体结构研制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知名电镀专家宋毓秀,1944年自介休张良村迁至武汉, 1962年毕业于武汉工学院,任武汉市日用五金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后任武汉市电镀协会秘书长,获得多项电镀行业专业技术奖励,在全国电镀行业享有盛名。
专业技术职称涵盖了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它不仅是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科学客观的评价,更是被社会广泛接受,被同行广泛认可的重要凭据。据统计,张良宋氏家族共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职称人员19名。他们中有老一辈经济师宋荫寿、宋本智,工程师宋兆峰,政工师宋锡贵,后起之秀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宋轶琳、高级工程师宋金辉……专业技术职称在宋氏家族中辈辈相接、代代传承,也透视出宋氏族人在各行各业中刻苦钻研、忘我工作,平凡的岗位上把聪明才智奉献到点滴的工作中,他们既是行业的翘楚,也取得了可喜骄人的成绩,他们在各自的田地中大展才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张良宋氏族人的新生代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哈尔滨铁路公安局佳木斯公安处三级警长宋丽恒,有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三级警长宋鸿元,有省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讲师、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和国家一级消防工程师的宋晋鹏,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参军入伍致力于国防专业的副营级干事、陆军少校军衔的宋晓健……他们在组织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下,扎根平凡岗位,不断奋勇争先,谱写着新时代的凯歌,这就是宋氏族人血脉中固有的坚韧不拔、奋勇进取的精神所在,这就是宋氏忠孝节义文化精神传承啊。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这就是我们编写《张良村宋氏宗谱》的目的。
2022年12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