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彬:中大纺织往清远转移,是来清18年听到的最大利好消息 | 到清远去!——近悦远来的“清远现象”系列报道②
编者按
“到清远去!”——凭借着南融北连的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全省陆地面积最大地级市的空间优势和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优势等,这已成为工、农、商、学、旅、侨等各界人士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近年来,“清远不远、清远更清”的城市品牌不断擦亮,“清远现象”的内涵再次得到拓展,近悦远来的各界人士,汇聚成为清远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为何来(回)清远?到清远后发生了什么?对清远还有哪些新的期待?对此,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重磅策划推出“‘到清远去!’——近悦远来的‘清远现象’系列报道”,充分解读“清远引力”的密码,讲述外地人在清远奋力拼搏、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故事。敬请垂注。
“以前从东莞开车上来至少要3个小时,现在三条高速环绕。”在清远投资建厂18年,今年64岁的港商李华彬是清远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他投资兴建的新鸿厚(清新)制衣设计有限公司最高峰期有1200名员工。清远也成了李华彬在内地的家,“幸福指数高,有人情味”。
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和疫情影响,他的服装厂大幅减产。“做了30多年服装,我感到行业式微,原有退休打算。”今年年初,正当李华彬心生退意时接连收到好消息——省、市提出制造业当家,广州中大纺织商圈将有序转移到清远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他大为兴奋,决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不要害怕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家发展得很快,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势头。”
“如果当初没有转行就不会到东莞投资,也没机会来清远。”提到与清远的故事,李华彬从自己18岁讲起。
李华彬。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1977年,李华彬听从姐姐的建议,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学习一门手艺——电影摄影。作为电影摄影师,李华彬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娱乐圈的鼎盛。在清远公司四楼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旁挂满了他和香港明星的合照。他称之为“星光大道”。
从电影摄影师到做生意,这个跨界发生在一次偶然。李华彬回忆,当时拍一部英雄片,很多枪战、飙车的惊险镜头。休息间隙,一位大明星跟他说,刚才飙车差点撞上了,现在年轻还能躲过这些危险,若年纪大了就难了,还不如做生意来得长久。
这句话触发了李华彬转行从商的念头。1990年,他在内地拍了一部电影,历时半年,赚了第一桶金。李华彬决定结束13年的摄影师生涯,转行做生意。刚好妻子做外贸工作,她建议做时装,成本不需太大。
没多久,李华彬便在香港开了一家时装店。得益于明星朋友的帮衬,生意红红火火。李华彬也从零售端往批发、制造环节延伸,来到东莞虎门做批发、开制衣厂。
1998年,李华彬参加了一个自我提升的课程培训,7天的课程对他影响很大。“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爱讲话,这个课程让我打开心扉,勇敢尝试,同时认识到,有所成就并作出贡献才是成功人生。”
“我们这些企业家,有了一定的成就,该如何贡献呢?于是同学们会去找一些项目,譬如到清远山区助学。”李华彬回忆,最早接触清远是源于一次慈善活动。
2002年,李华彬和妻子麦燕霞与香港朋友在英德筹款捐赠了38万元。山区交通不便、穷困家庭较多,是李华彬对清远的最初印象。
因为常来清远做慈善,当地政府建议他到清远投资建厂。“想到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能让村民就近就业,不用背井离乡,我决定到清远设厂。”李华彬说,清远很有人情味,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非常热情,也给了很多政策优惠。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2005年,李华彬在山塘镇购置了40亩地,注册了新鸿厚(清远)制衣设计有限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2年后,该公司正式投产,员工500多人,其中,当地村民200多人。当时公司周边还是低矮的村庄,旁边的清四公路也不宽敞。
后来,东莞工厂也撤离到清远。18年来,李华彬见证了清远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要勇敢尝试,不试过又怎么知道不行呢?”李华彬骨子里有一股香港狮子山精神,事实也证明,他走对了。“我很感谢国家,让我享受到高速发展的红利。”
“清远很好,这里生活幸福指数高,人们的笑容也很多。”李华彬很喜欢清远,对清远诸多方面赞不绝口。自从东莞工厂搬上清远后,李华彬在清远香港两地跑,每年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清远,而疫情三年,他几乎没有离开过。
在李华彬看来,在清远生活很方便,房价适中,有很多好食材,温泉、漂流等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清远鸡爽滑,连州菜心很甜,我们回香港时也会经常带些有清远特色的优质食材回去。”
让他尤其意外的是,这几年清远夜经济的发展也走得比较前,并吸引了花都等周边地区的人前来消费。
夜经济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标志,如成都、重庆、长沙等城市发展得很好。“清远夜经济蓬勃发展也会带动住宿、就业、餐饮、时装、理发、租赁等行业的发展。”李华彬说,清远夜经济能为旅游城市增色。
“我经常会跟身边的朋友分享清远的美景、美食,带动他们来清远投资发展。”除了是一名港商,李华彬还身兼多个职务——政协第八届清远市委员会常务委员、清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清远友好协进会常务副主席、香港清远社团总会副主席、清远港人联谊会荣誉主席,因此,除了经商,李华彬还致力于对外讲好清远故事,对内扶困助学做慈善。
18年来,李华彬除了自己做慈善外,也号召身边的香港企业家到清远做慈善,足迹遍及清城、清新、连州、连南、阳山等地,公益服务专案包括:创办山区学校电脑室、建设学校场地、添置学生用品;重点资助贫困学生学费和生活费;为优异学生颁发奖学金等。
例如2010年,李华彬和香港朋友到清新桃源中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该校学生送来了学习、教学、体育用品一批,还筹资8万元现金成立助学基金,用于资助该校30名成绩优秀的贫困生。李华彬也荣获了2011年首届“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提名奖。
另外,2010年起,每年夏天,依托香港“天行者”慈善基金组织全国各地及海外青少年参加“天行者青少年领袖夏令营”,在活动中,李华彬等热心人士资助培训学员的费用并免费为学员们提供食宿。截至2019年,“天行者清远青少年领袖训练营”已培育了800多个青少年。
在港清两地青年交流中,香港青年也看到清远日新月异的变化。“清远的旅游业、交通环境、生活便利、一江两岸城市面貌都给香港青年留下深刻印象。”李华彬说,大力讲好清远故事,希望能让更多香港青年和企业家爱上清远、扎根清远投资兴业。
在新鸿厚(清远)制衣设计有限公司2号楼里,一条陈川桔生产线正在运转。而另一个区,几名工人正在制衣打板,做好进入产线前期的准备工作。该公司3栋厂房,有的已经出租,全然没有当年鼎盛时期的模样。
李华彬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服装全部出口,以往是销往欧盟和东南亚,目前主要是东南亚。“近年来,国家出口退税补贴力度很大,我们公司也是受益者。”
不过,受国际大环境和疫情影响,李华彬感觉从事了30多年的服装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如今他的制衣厂也只剩下两条生产线。期间,他也尝试转型,如2019年投产的陈川桔和目前仍在研发中的农产品加工等。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生意不好做,我也有了退休的念头。”李华彬坦言,正当萌生退意时,今年春节期间接连收到好消息。省、市提出制造业当家,同时,广州中大纺织商圈将有序转移到清远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这是我投资清远18年来,听到的最大利好。”
李华彬认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清远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政府提出制造业当家,重视制造业发展对工厂制造来说是个好消息。加上广州中大纺织商圈将有序转移到清远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刚好对口自己的服装行业,又是一重利好。
“我也是去广州中大纺织拿布料的,20多年来,看着中大纺织从一间铁皮屋发展成一个大产业。”在李华彬看来,广州中大纺织服装产业往清远转移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李华彬身边的朋友都笑言,他正处于服装制造业风口,应当有一番作为。“接连听到这些好消息后我也很兴奋,也打消了退休的念头。”李华彬说,2023年要重整旗鼓,到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投资建厂,并计划开直播网购、做自主品牌等。
“山塘公司这里始终不够集中,制衣生产线的链条很长,衣服涉及很多东西,产业集聚的好处是效率高,且时装对时间要求很高。”最近,李华彬正忙着重新联系制衣厂的合作伙伴和香港的同行朋友,大家准备成行成市一起发展。“我已经去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考察过了,很满意,目前优惠政策多,地价也不贵。”
作为行内人士,李华彬建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一定要做好规划,每个区域要清晰定位,同时在吸引工人方面下功夫,做好生活配套服务,尤其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还要建立网上销售平台。而政府除了出台政策优惠外,还要多关心企业,加强沟通,大力做好清远推广。
“不要害怕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周边一片荒凉,如今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发展得很快,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势头。”李华彬充满信心地说。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黄剑琴
【摄像】曾亮超
【剪辑】叶镇祖
【作者】 达海军;刘秋宜;黄剑琴;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