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世人一直以为人类统一度量衡,是始于约近两千年秦始皇的秦朝,理由是大一统的国家才需要和可能统一度量衡。
现在发现,山东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的“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八件新莽王朝制作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度量衡器。
虽然,这个时间点是晚于秦朝,但制作度量衡器的起始点,却可能是在更早得多和更东部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疑似当时华夏大本营的“吕村遗址”,而华夏大本营进行过分封,古籍中“神农氏世衰”的“神农氏世”就是封国之一,所以,五千年前的大本营绝对称得上正规的国家形态,其绝对需要统一度量衡,也绝对早于秦朝。
在这个时期,大本营因故一直在往西南部移动,其给山东的西南部的胶州市带来古地名“计斤”,后来又继续前行到江苏连云港榆赣县附近立为“计斤县”和“计斤门”等。
还有一个证据,网络“度姓”词条透露了一个相关的秘密。
度人,就是殳人,原为掌管度量衡中长度标准的官吏。
还有,《周礼·地官·司市》中记载:“胥执鞭度。度,殳也。因刻丈尺,则为度。”
其中说到的“度姓”的“殳人”在做以“胥执鞭度”为原始标准的度量衡管理,这里说到的“胥”应该是“华胥氏”,而说到的“殳人”,应该是盘古嫡妻的12个女儿,她们都是五千年的人物,而且都在大本营,“殳”是一丈二尺长无刃长竹竿量器,所以,她们的名字都带“殳”的字形,比如“般、殷、股……”等,也可以叫12支,她们都各自拿着“殳”做丈量管理工作,后来有的被派到各地分管“度量衡”,西南少数民族的“竹竿舞”可能就是“殳”的相关留存。
很可能,“度量衡”对应都有“度姓”、“量姓”、“衡姓”。
“计斤”源于“介根”,“介根”源于“街津”,这些都是源于《乌苏里船歌》的哼唱,那时华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的街津口聚集买卖大鱼(见后续介绍),“度量衡”和“计量”必不可少,而且时间绝对更早,但可能不一定各种“度量衡”都很齐全。
“度量衡”的“衡”字很有意思,其字形里面就写着有“大鱼”,好像就是要给后人留下一点买卖过大鱼的记忆线索。
(丁丁哥/20230113/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