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经典电影,它上映至今已经十八年,超过124万网友评分,以9.3的评分稳居豆瓣高分榜单。喜剧、音乐、治愈……
它在影迷心中有无数个难忘的印象,但最醒目的标签就是:影史最伟大的教育片之一。
它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没有真正的差生
《放牛班的春天》发生在法国一个叫做“塘底”的特殊学校,在校长和其他人的眼里,这里孩子们都是一群没有未来的“问题少年”,偏执、孤僻甚至用“病”来形容他们。主人公马修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马修为这些孩子组建了合唱团。
因为一次意外,他发现这些孩子可以唱歌,有几个孩子的嗓音还非常的不错,于是在简单的试唱后,根据他们的嗓音,让他们在合唱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让不会唱歌的孩子去做指挥助理,其中一位孩子也成为了日后闻名世界的音乐家。
看到自己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这对这群特殊孩子来说,重新燃起了对于未来的憧憬。
王德峰教授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他喜欢恶作剧,有一点小顽皮,你仍不可把他判定为“差生”,如果你先把他判定为差生,那你就抛弃了他。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有的人数学不好,但他可能有另外的天赋。”
面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有责任为他纠正行为,引导方向,但更重要的是给他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让他完成自己的成长。
在不被世俗认可的那一面背后,孩子或许藏着更大的能量与天赋。
不要太多的功利性
《放牛班的春天》里,这些孩子们在入校时会被划分等级,他们被打上了各类“问题”的标签,因此在校长和老师的眼里,这些孩子是注定了毫无价值的人,是被社会放弃的孩子。
在错误的教育观中,孩子必须按照世俗的“好”的模板去成长,如果他们不能让成年人满意,那他们就是没有价值的失败者。
马修面对这样一个被抛弃的放牛班,首先放下的就是这份功利性的偏见。他不会用歧视和否定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而是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也正因此,这些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路上努力的方向。
教育不是为了断定一个孩子的好坏,而是引导孩子向更好去发展。
故事中的孩子们,只是不具备优越的家庭条件,只是思想和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遇到真正践行人文关怀教育的马修老师时,这些曾经不被看好的差生也会步入正轨、实现华丽的逆袭。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背景在“二战”后重建的法国,当时社会就业选择匮乏,对于很多人谋生远大于梦想。所以才会出现校长这样不关心学生冷暖,采用体罚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甚至将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怒气的工具,他们没有爱过教育。
马修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也是为了谋生来到这里成为老师。但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这份职业,而在于选择之后是如何去做的。
孩子们的恶作剧,马修也很头疼,但他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用平等的眼光去审视。
对伤害校工的孩子,马修没有责罚而是让他去照顾;面对偷手表的孩子被带走,马修高呼那是乐团里唯一男中音央求将其留下。
他懂得如何压制孩子的狂妄,也懂得尽力维护他们的自尊,这也让他逐渐走进孩子们的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
在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中,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绝不能从行为的表现上去矫正,而是必须从心灵深处和精神深处去改变。
一个真正的授业者,他会教你包容、爱和美。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很短暂,但很有可能因为你多为他们做一两件事,就给他们的童年点缀上浓郁的色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