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视野·万象观止
武则天生前威仪天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可以说治理天下比有些男人还要成功。武周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虽然没能称为盛世,但也是历史上仅次于宋仁宗的第二个“君子满朝”。就算在没有做皇帝之前与唐高宗就称为“二圣”了,死后将武周改回唐,将唐朝的国运延续并巩固,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从出生到登基为帝,人生充满神秘,在死后也给人留下了诸多谜团。他和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在历代盗墓者的眼里,是一座宝藏之地。
在过去1300多年里,乾陵屡屡遭受了盗墓者的盗扰,有据可查较为严重的就有近20次,其中有三次更是以军队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盗掘。可是不管是谁都没有如愿,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如今乾陵是唐朝18陵寝唯一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墓葬。
为何乾陵如此难以盗掘,那些神秘传说的来由是什么?陵区内还有哪些神秘之处,细数详谈乾陵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盗掘,并依据古今推测和发现,来揭开神秘的面纱。
乾陵的概况,风水大师李淳风的选地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陵寝占地周长八十里。有内外两重陵墙,面积240万平方米。虽然是合葬墓,其实是都由武则天督造修建,曾与684年和706年两次修建并加建。
乾陵最大特点是“依山而陵”,山就是位于陕西咸阳乾县的梁山。这种陵寝的形式再加上陵制巧妙,应该是盗墓者的困难之一,相传此处位置是由唐代的风水大师李淳风所发现并选择的。
梁山主峰西侧的“黄巢沟”
唐朝末年,曹州人黄巢,稍有文采,但屡次科举不中。利用天下大旱之际,笼络难民,揭竿起义。并在880年打进长安并建国,这个短命王朝叫“大齐”。
在他进驻长安期间,相传是为了发军饷,曾动用了40万大军挖掘乾陵,在梁山主峰西侧挖了一道深达40米长的壕沟,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墓道和陵寝结构。此时,唐朝军队围攻长安在即,黄巢无奈只能撤离,盗掘乾陵就此作罢。这条壕沟如今依然存在,就好像在那里讲述着这段历史,这条沟被当地人和考古界称为“黄巢沟”。
黄巢沟如此之深,竟然没有发现墓道?据现代考古发现,原来当时建造乾陵时挖出的石块全部运到了西边,给后世盗墓者造成了假象,方向是错的,自然是找不到。
五代时期皇陵大盗温韬
温韬,五代时期大军阀,当时在他所管辖地区内,正好是唐代的皇陵所在地。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杂传二》和《新五代史》里都有相关记载。温韬在长达七年的节度使任上,将唐代所有的墓葬都光顾一遍,唐18陵中的17陵,包括唐太宗的昭陵,都被他盗掘一空。
最后在挖掘乾陵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在古时对于盗墓者遭天谴的说法,在这个时候也不禁让这个大军阀心有余悸,让他不敢再挖,乾陵又一次逃过厄运。不过,温韬的结局是被全家灭门倒是巧合印证了这一说法。
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盗挖乾陵
孙连仲,民国时期二级陆军上将,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此人一生摇摆不定,曾在冯玉祥和蒋介石中间几度反复。但是他最让人记住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功绩,第二件就是曾经盗取乾陵。
民国时间军阀盗墓也算屡见不鲜,最有名的是成功盗取乾隆和慈禧皇陵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再一个就是这个差点成功盗取乾陵的孙连仲。它的这次盗掘,也确实是乾陵被盗历史上离成功比较近的一次。
他曾经找到了乾陵的主体结构,墓道的三层条石。民国时期的军队,跟古代军队的冷兵器相比,当然是先进不少。孙连仲命军队用炸药炸开了三层条石,但还是没有明显地看出陵墓的深入方向,就在他思考之时,天生异象,突如其来的一阵龙卷风袭来,这让孙连仲惊吓不已。想到其前辈温韬的遭遇,他就没有再进行更大的破坏,于是把炸开的石头都填了回去,以示敬畏。
其实就算孙连仲当年继续挖下去,也很难进入墓道。据现代考古勘探,乾陵墓道外用了近8000道石条来填充,这要用多少炸药才能炸开,况且还没算山体受震坍塌脱落的因素。
这三次用以军队的形式大规模盗掘,最终都没有成功,也确实得益于乾陵“依山而陵”的建制特点。至于天生异象,施于天谴。也不过是“做贼者心则虚”所致吧。
乾陵石刻雕像无头之谜
乾陵陵区内的朱雀门外,神道两侧有61个石制雕像,它们呈站立恭敬的姿势放置。这些雕像都是番臣雕像,就是曾经为大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王子使节等身份的仿制石刻。是武则天为宣扬大唐威严专门设立的。
它们整体保存尚可,只是很奇怪的是,它们齐刷刷得没有一个有脑袋,不过看上去很明显,是后来被破坏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传而来,以及现代考古推测的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在明朝末年,开始有很多国外专业盗贼来中国偷取文物。乾陵的石像成为目标,但是整体太重,不易搬动,只好盗取石像头运回。但是后来在乾陵附近的农田里也曾发现过石像头,所以这种推测不太准确。
另一种说法,也是明末清初时,有个外国人来乾陵游览。看到了这些石像的番臣打扮,有的甚至是自己的祖先,有损自己国家的尊严。便蛊惑附近的村民,说这些石像成精破坏农田,必须砍掉石像头保护自己的粮食。
第三种说法比较权威,是现代考古的发现来解密,因为考古专家对陵区内所有石像都查看之后发现,有其他石像如石马的脖颈部位很细,而且石像的材质和硬度不同,瑕疵明显。应该是刚好这61个番臣石像的石头材质,正好同属较差材质的石头,在嘉靖三十五年,也就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的那场8级以上的地震中,这些石像头被地震所震落的。
乾陵作为唐代帝王陵墓中,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墓葬,而且是“二圣”合葬墓。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而且有流传说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在墓中。这让人有了一些遐想。不过国家已经对大型墓葬有相关规定,不会主动去挖掘,这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持续更新请关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