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由来

易经的由来

易经》 被称为“群经之首”,“万经之王”,它包罗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那么,《易经》是如何由来的呢?

易经的由来

“伏羲氏得河图夏朝人曰连山”

相传在上古时期,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以此推演出八卦

伏羲所创作的八卦,经历了十九代传承之后到了神农氏,神农氏对易象的应用进行推广,并且运用阴阳升降消长的原理来解释事物。后来,他重新推演了八卦,得到64卦,并且编著了第一部易经连山易

历代学者认为,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形如山之连绵,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以此名为“连山”。

“皇帝得河图商朝人曰归藏

又有传说皇帝创作了第二部易经,名为归藏易,它以坤为首,坤为地,大地容纳万物,万事万物都归藏于其中,因此名为“归藏”。

文王得河图,周朝人曰周易”

可惜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经失传,这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件千古之谜。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是第三部易经,它就是由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共同创作完成的《周易》。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文王为他推演出的六十四卦分别配上了卦辞,周公旦又为每卦之中的六爻分别做了解释,也就是现在的爻辞。

由此,“易”由抽象晦涩的符号,变成了带有注释的,相对通俗易懂的《周易》。如果没有文王与周公旦的注释,恐怕易经很难流传到现在。

易经的由来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连山易》、《归藏易》以及河图、洛书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关于他们的历史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里,本文只提及上述一种。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孔子及其门徒承上启下,集门派之力为易经做传,史称易传。《易传》总共有十篇,因此又被称作“孔子十翼”,它仿佛为晦涩难懂的易经插上了十对翅膀,帮助其在华夏大地上腾飞。

易经的由来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将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且为其作卦辞爻辞,孔子做传解释易经做了总结。

“三古”指的是

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中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

下古(汉至作者所处时代)

班固以“三古”来表示易经成书时间跨度长,来之不易。

结语

因此,《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泉与精华,它是我们古代先贤集体智慧的载体,《易经》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易经的由来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对河图、洛书作出详细描述,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作者,接下来的文章会中有所提及。文中内容如有谬误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