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卷起坐席,准备辞别主人原去”,是一个字的象形字义,这个字就是谢。传统的引申字义里,谢为辞别,推辞的意思;还有“闭门谢客”,为凋谢、新陈代谢的意思;我们现在多为谢谢、感谢字义,还有“致谢不敏”指的是做某事的婉辞态度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做某事。
然而延伸到姓氏里,谢氏分了三个源头:
一支出自任姓。黄帝的儿子有一个姓任,他有十个属地,分了十三个姓氏,其中有谢氏建立谢国(都城在今天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谢国被周宣王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姓。
一支出自姜姓。炎帝后裔伯夷和叔齐互让王位而出走投奔姬昌。后姬昌死后,姬发在孝期出兵伐纣,伯夷听说过认为他不忠不孝,和叔齐隐居首阳山。后姬发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后,号武王,伯夷叔齐自不食周粟而死,但伯夷的后裔被周成王封为了申侯。申家有女入王室生了周宣王,宣王灭谢国而安排舅父申伯掌管谢邑,其后人,以邑为姓。
还有一支谢氏起源于鲜卑族的直勒氏和谢丘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姓谢的。
但总的来说,的那个、当今认为,谢氏发源地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朝代变迁中,谢氏族人也不断迁徙分布:
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谢氏主要分布在河南,也有几支分支在今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三国时候开始迁徙云南、贵州、陕西,其中云南的族人很给力,在当地发展为大姓。
晋代里,陈郡谢氏(今河南南阳县)成了当地名门大族,其中阳夏(河南太康县)的谢最为著名,他们后来为避战乱迁徙到会稽,是谢氏里最重要的分支。
唐朝时,河南固始的谢氏开始迁徙到福建泉州,并逐步向周围辐射,有一支在福建宁化县,后迁徙江西,移居广东。
明清时期的谢氏开始迁徙辐射到南方各省,并逐步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谢氏有留下了很多古迹:
谢国都城,申侯封地,谢氏族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境内:
至于具体位置,一说在南阳宛城区金华乡的东谢营村;一说在南阳市唐河县苍台镇的谢家庄。南阳县曾召开谢氏族源流学术研讨会,唐河县编印了《谢氏族源流资料集》,双方都以发源地自居。至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的世界谢氏宗亲总会在1990年回河南寻根问祖的时候,两个地方都没落下。
河南洛阳市首阳山有伯夷墓:
谢氏始祖的申侯,是伯夷后裔。他本是商末孤竹国君主亚微长子,传作有《采薇歌》,因不食周粟的故事成为后代节义之士的代表,他死后和叔齐葬首阳山,其地供奉为清圣祠,始建唐贞观年间,重建清同治时。
谢氏亦有名人:东晋有谢尚,八岁被名士视为"一座之颜回";也有宰相谢安,以八万大败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创造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南朝市有诗人谢朓,开创永明诗歌,受李白推崇,有画家谢赫,著有《古画品录》,提出中国绘画史上六法;南宋时有爱国诗人谢枋得,忠君爱国,带领义军抗元,后绝食而死:明朝时有三朝元老,贤相谢迁,著作有《归田稿》,还有被称为“”“后七子”的谢榛;近现代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世纪老人谢婉莹,《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点亮一代代孩子的心灵。
谢氏姓氏故事里的历史点点,值得每个人记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