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家
朋友,如果你有时间来桂阳游玩,建议你去逛逛桂阳文化园,你将会发现一个底蕴深厚却又新意盎然的美好世界。
桂阳文化园正门大门口。
桂阳地处湘南,自古为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作“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全县现辖22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总人口90.1万,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蔡伦故里”“八宝之地”“千年矿都”“烤烟王国”“英雄家乡”“冠军之城”等。曾有民谣这样概括桂阳:“四大发明有桂阳(蔡伦造纸)”“四大名著有桂阳(赵子龙计取桂阳郡)”“现代英雄有桂阳(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世界遗产有桂阳(湘昆的发源地)”“奥运冠军有桂阳(涌现了易思玲、侯志慧、史逸婷等多位桂阳籍奥运冠军)”。
桂阳文化园位于县城东北部的芙蓉新区,总投资5.8亿余元,占地面积2160亩,包括环湖景观带、古郡城、东塔公园三大核心景区,是湖南省第一个以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公园。
桂阳文化园全景图。
来到桂阳文化园正门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广场,名字大气得很——郡县天下广场。《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自西汉初年置郡以来,桂阳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经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等行政区划变革而“桂阳”之名不变,一脉相承,延续至今,被晚清湖湘文化大儒王闿运称赞为“州承郡名,万载不移”。古语云:郡县治 ,天下安,桂阳积淀了丰富的郡县地名文化遗产,堪称中华郡县“活化石”。在桂阳文化园正门前建广场,并取名为郡县天下广场,足以彰显桂阳悠久的郡县文化历史。
站在广场入口处,举目便可见一座气势恢宏的门楼,该门楼采用汉代阙门形式,长42米、高18米,华丽大气,古朴庄重,据说是中南地区第一门楼。门楼正面匾额刻着“桂阳文化园”五个篆书大字,两边柱子悬挂“三湘之屏藩,两粤之管钥”对联一副,系桂阳乡贤曹德赞在《重修州城记》里为当时的桂阳郡衙所提,意即桂阳是湖南的屏障,通往广东广西的要冲之地。背面匾额为篆书“潇湘风月”,意即桂阳是湖南最美的地方之一。置身此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2200多年前的桂阳古郡。
桂阳文化园夜景。
在郡县广场上有一个古铜钱的图样,站在这个铜钱位置可以遥望对面宝岭山上的铜钱币雕塑,这个铜钱直径为2.8米,而宝岭上的铜币直径则为28米,是这个铜币的10倍长。这个铜币离牌楼的距离为36.6米,宝岭铜币离广场的牌楼直线距离则是3660米,是这个铜币距离牌楼100倍远,站在这个铜钱上观看宝岭铜钱,象征着你的前程远大。
接下来移步来到观景看台,登上观景看台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园这位大家闺秀的大致模样。眼前一汪碧透清澈的湖水,称之为神农湖,右前方是已经建好的大汉古郡城,它是参照桂阳历朝历代古城旧制再建造的仿古建筑,可以说浓缩了桂阳两千年来的精华。神农湖中心建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水幕电影有12个花式,如:晴天玉柱、芙蓉花开、万马奔腾 、蒸蒸日上、火树银花、彩虹飞渡、孔雀开屏、万众一心 、百家鸣鸣 、滚滚年轮 、龙行天下等等。每逢重大节日,景区工作人员先是打开音乐喷泉,水柱高达四五十米,很是壮观;接着上映精彩的电影,在水幕的波动中观看影片别有一种风趣。观景台两侧都建有别致的凉亭,分别以桂阳的县树和县花来命名,右边是桂花亭,左边是芙蓉亭,“东蓉西桂,共地同荣”,一蓉一桂,意寓桂阳欣欣向荣。
俯瞰桂阳文化园音乐喷泉。
桂阳文化园依山傍水,亭台楼阁遥相呼应,环神农湖而游可让你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沿着环湖游道按顺时针方向游览,往左边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这面墙叫古郡文化浮雕,墙上雕刻的是古代神话故事和汉代时期桂阳郡辖区图。第一幅图案中一位神仙拿着斧子在开凿,这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第二幅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故事,第三幅是精卫填海,第四幅是后羿射日,第五幅是神农作耒,第六幅是千年矿都,讲的是桂阳自古以来矿冶发达,历来为冶铸重镇。第七幅是桂阳郡辖图,是当年汉高祖置桂阳郡时的地图,当时桂阳郡所管辖的范围包括现在的湘南和粤北地区,所辖区域远比现在的郴州市大得多。曾有人为文化园赋诗曰:“盘古一斧开天地,日月星辰江湖海,女娲撒泥成男女,炼石补天为子民,后羿开弓除恶日,神农创耒天下足,寻金炼铜铸国币,千年古郡是桂阳。”文化浮雕前面还摆放了11块奇石,分别从桂阳郡所辖的11个县,即:郴、便、耒阳、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阴山、汉宁的现今所在县实地采集而来。
再往前走,便来到通津码头、舍人亭,这两个建筑是为纪念南宋时著名学者、主政桂阳的知军陈傅良而建。陈傅良任桂阳知军时,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他了解到桂阳人民日常生活中食淮盐,而淮盐运输需从衡阳经常宁由陆路或水路转运,耗时费力且费用昂贵。于是陈知军在离城最近的舂陵江边修建“通津码头”,极大地方便了货物运输,并带动了桂阳经济发展。宋光宗时,陈傅良调京任中书舍人,桂阳人民为感念其功绩,把“通津码头”改为“舍人渡”,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接着往前走,你会看到左边一面古城墙,这是仿古代寨堡而建的古寨堡,寨堡是古时军卒为抵御外侵而修建的堡垒。清朝末年桂阳建有24座非常坚固的寨堡,据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桂阳所建之寨堡“虽天下亦无过桂阳”,足见桂阳寨堡文化的繁荣。这面墙集中展示了桂阳规模最大的寨堡,即芙蓉寨和花园堡。连着古寨堡的这面墙叫百姓文化墙,集中展示了桂阳的姓氏文化。据史料载桂阳姓氏共270余姓,最古老的十大姓氏分别为蔡、胡、邱、谷、骆、叶、黄、李、雷、陈,其余姓氏大多为元、明、清时期从江西迁来,故有“江西老俵”之称。据统计,桂阳县现有姓氏565个,百姓文化墙集中选了400个姓,以篆刻形式,并配以吉祥图腾,供百姓寻根问祖。把古寨堡作百家姓文化墙寓意深厚,寨堡是为政安民之“城堡”,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治理天下,其实老百姓才是最坚固的“寨堡城墙”。
接下来看到的是循吏碑廊,浩浩桂阳长卷,昭昭循吏名迹。在桂阳历朝历代的治理者中,涌现了一大批清官良吏,或惠政于民,或公正廉洁,为百姓所称颂,如汉卫飒、茨充、许荆、周憬、栾巴称为“五公”,流芳百世。唐宋元明清的孙颀、陈傅良、戴录、蒋学成、冯文灿等,治桂如家,爱民如子,名垂青史。正是有了像他们一样尽职尽责的父母官,才把桂阳治理得富庶安泰,一度繁华直至今日。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施惠民之政,行惠民之实,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故建此循吏碑廊,以志不忘他们对桂阳做出的贡献。
再往前,你会看到一座廊桥,此桥名叫永济桥,是仿舂陵江上的古永济桥所建。原永济桥,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400余年,整座桥梁的建筑用料全部为石灰和条石,八个桥墩均衡排列,其中六个扎在江道上,两个分别搭在两岸南北一线,七孔分别呈弧形,所以永济桥又俗称为七拱桥。《桂阳直隶州志》称其“衡(阳)以南桥壮丽无比”,是舂陵江干流上唯一一座古石桥,也是湖南省一座规模最大的花桥,甚是有名。
接下来,你会看到一个雕塑,名叫“苏仙看牛”。苏仙原名苏耽,汉文帝时得道成仙,年幼时其父死于瘟疫,母子相依为命。少年苏耿立志学医问道,救民于疾苦。苏耽从小为大户人家看牛,善于观察牛吃百草,倾听百鸟鸣叫,久而久之,学会了辨别多种草药,掌握了很多动物的习性。小时候常常与同伴轮流放牛,同伴放牛,牛群四散,不听使唤。而轮到苏耽放牛,牛群徘徊在他身旁,相伴相随,他放的牛头头膘肥体壮,吃完草后,不用驱赶,自己回家,村里人都说苏耽通神明,得仙道。苏仙成仙升天之前,告诉母亲明年天下会发生大瘟疫,到时候可以取家旁边的一片橘叶,一碗井水,让病人服下,方可治愈,其母用此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就是医学史上“橘井泉香”的典故。相传有一次苏耽母亲想吃鱼,苏耽只用了片刻时间便从千里之外的湘州买回鱼来,做成美味的菜品奉于桌上,其母大为疑惑,怎会如此之快,人间哪有如此美味之鱼羹?众人皆说这叫“神仙鱼”。“神仙鱼”的做法一直传承至今,尤以仁义银河的“神仙鱼”最为地道,是桂阳的一道名菜,中央电视台美食节目曾大力推介过,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在桂阳随便找一家饭店或酒家亲自去品尝体味。
桂阳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英雄,对三国名将赵子龙更是情有独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叫子龙阁。古时,桂阳在宝山芙蓉峰建有一座赵侯祠,规模宏大,供人们拜祭之用,但年久倾塌,已不复存在。为了纪念这位常胜将军感恩他在担任桂阳太守时立下的功德,于是就在文化园内建了这座楼阁,供后世子孙瞻仰和祭奠。
往事越千年,我们现在来到桂阳历史沿革碑廊,碑廊集中展示桂阳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的行政体制变更的沿革,及各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毫不夸张地说碑廊算得上是一部浓缩的桂阳史。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个亲水广场——神农广场,广场右边雕刻的是一只鹿,左边是一只鹰,广场四周的石栏上雕刻的是二十四节气图,在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座雕塑,它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炎帝又被后人尊称为神农氏。神农是开创华夏稻作文化的先驱,相传神农是受鹰羽翼庇护,吃鹿奶长大,所以人们常说炎帝有三位母亲,分别是生母、神鹰和仙鹿。远古时代,炎帝带领南方部落先民,在骑田岭山区、湘江上游的舂陵水域,发现了野生稻种,奉为天降嘉禾,于是楺木为耒,斫木为耜,制成农具,开垦农田,收获稻谷。这尊神农雕像高15.99米,重15.99吨,纯青铜工艺铸造,神农右手持的是耒耜,左手捧稻穗驻足田野,目视远方,像是在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修路架桥,是利国利民之善举,眼前这座石桥名为惠政桥。惠政桥是桂阳县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石拱桥,原桥位于桂阳县仁义镇政明里村旁。南北朝时期,长沙王车骑长史、大中大夫邱灵鞠次子邱希贤任桂阳太守,择郡城北二十里政明里风水宝地而居,之后子孙繁衍,开桂阳邱氏,后为桂阳望族。宋嘉定初年,进士邱登龙出资建单拱石桥一座,取名惠政桥,意为惠政明里,即引恩惠入村之意,系桂阳建立的第一座石拱桥。桂阳境内路桥众多,有永济桥、飞仙桥、官溪桥、流渡桥、聚仙桥、文盛桥、通真桥等,这些桥都是惠民之举,利民之政,是在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
现在我们看到的亭子叫尚书亭,此亭是为纪念东汉尚书胡腾而建。胡腾从小师从汉桓帝窦妙皇后之父窦武,初任荆州部南阳从事,汉灵帝时任窦武大将府掾,窦武辅佐朝政,密谋诛杀宦官,因奏书泄露,遭宦官假造诏书发兵讨伐,最后窦武兵败自杀,其宗亲家属,全被诛杀。胡腾感念窦武知遇之恩,独自为窦武收尸下葬办了丧事,也被禁锢不得为官。胡腾冒死独自抚养窦武之孙窦辅,把他扶养成人,后被举荐为桂阳孝廉。党锢解禁之后,胡腾重新得到了重用官至尚书。胡腾护卫圣驾,整肃官风,不畏权贵,义立师门,舍生取义的智勇忠义之举,为后人所崇敬,特建此亭以纪念其功德。
古时,桂阳在宝岭芙蓉峰下建有蔡侯祠,年久倾塌今已不复存在。现文化园内的蔡侯阁就是为纪念造纸术发明家蔡伦而建。蔡伦出生于东汉初年,是桂阳郡大凑山(今桂阳宝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之子。蔡伦从小聪颖好学,年少时已是满腹经纶。18岁时,蔡伦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进宫做了宦官。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书的小黄门宦官。由于蔡伦才华出众,受到了窦皇后的赏识与重用,奉窦皇后之命监管达官贵人之事。到汉和帝时,升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成为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永兴元年(公元105年),被封为“龙亭侯”。汉安帝亲政之时,蔡伦因受窦太后迫害安帝祖母亲贵人致死案牵连,惹来杀生之祸,蔡伦耻于受辱,最后喝毒药而亡,葬在自己的封地龙亭(现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蔡伦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相传“尚方宝剑”就是蔡伦所制。蔡伦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原料和工艺的改进,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了既轻薄柔韧,易于取材,又质优价廉的“蔡侯纸”。蔡伦发明造纸术,为推动和传播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桂阳人民为了纪念蔡伦,有很多事物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如蔡伦井、蔡侯祠、蔡伦路、蔡伦中学、蔡伦广场、蔡伦宾馆等,他是桂阳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影响中国的100位人之一。
现在看到的亭子名叫榜眼亭,是为纪念晚清名士夏寿田而建。夏寿田(1870-1935),名启中,字午贻,自号天畴,桂阳莲塘大湾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十八年会试取誊录,任刑部郎中、山西清吏司行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第八名,殿试榜眼及第,取得清代湘南地区科举最好成绩,历任翰林院编修、学部图书馆总篡,与杨度、齐白石均为清末大儒王闿运得意门生。
接来下,我们看到一组雕像名为湘昆雕像。桂阳昆曲,又叫湘昆,桂阳是湘昆的发祥地,湘昆与苏昆、北昆并称全国三大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源于苏州昆山一带,明嘉靖年间传入桂阳,与桂阳民间音乐及民俗“嫁接”融合,形成具有山野风味的地方化声腔,受到湘粤桂等地达官贵人,市井乡民的喜爱,一时间湘昆表演团队如雨后春笋,涌现了众多昆班。据统计,解放初期桂阳境内有大大小小戏台四百余座,现保存完好的戏台还有二百二十余座,桂阳湘昆盛极一时。上世纪八十年代桂阳湘昆大戏《一天太守》进京汇演,一举囊括全国戏曲文化奖十大奖项,轰动整个戏曲界,《一天太守》还被改编拍成电影《疯秀才断案》在全国上演。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郴州专辑》节目以《湘昆别一枝》为题对桂阳孕育的这一艺术瑰宝作了专题介绍,节目中湖南省昆剧团顾问李沥青感慨地称桂阳为“有名的昆曲圣地”。2015 年创排的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创剧目奖”“田汉舞美奖”“田汉表演奖”等 6 项大奖,2016年9月20日,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晋京展演的县级剧,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大放异彩、好评如潮。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术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地。桂阳自东汉起,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书院林立、讲学群兴、人文蔚起。三国时期于城东鹿峰山下建子龙书院;明隆庆年间芙蓉山下建有石林书院;明嘉靖年间,依潮泉而建潮泉书院,晚清桂阳籍名仕陈士杰在家乡泗洲寨建塔峰书院,书院匾额由曾国藩题写“泗水渊源”四个大字,左宗棠题写“塔峰书院”院名。此外,陈士杰还创建了鉴湖书院、龙潭书院。现在保存下来的有鹿峰书院、鉴湖书院、龙潭书院。伫立在文化园内的蒙泉书院是以蒙泉井之名,仿建的一座书院建筑,里面陈列着桂阳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随时恭候您去参观。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排碑刻,称为乡贤碑廊。这里主要是展示桂阳土生土长的贤达名人。它与循吏名迹碑廊互为照应。桂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贤良之士,或为官一方,或颇具建树,或造福于民,或舍身取义,流芳千古。他们的代表人物有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东汉尚书胡腾,晚清名仕陈士杰,清末榜眼夏寿田,北伐名将徐连胜,“延安十老”之一、司法部首任党组书记李木庵,抗日名将刘放吾,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等。为感念他们的功绩,特建此乡贤碑廊,以激励桂阳后世子孙。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块碑牌是桂阳县,上面标明建于1913年,远古的桂阳郡走到了今天的桂阳县,可以说环湖游一圈,穿越两千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