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古诗助读·唐代诗歌·晚唐诗歌(三)
高全成
香严閒禅师、李怡 李忱 温庭筠 陈陶 五首
1、香严閒禅师、李怡 瀑布联句
【作者简介】香严閒禅师:庐山上高僧。
李怡(810——859年),即后来的唐宣宗,初封光王,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即位,即位日改名为忱。在位13年,晚年服长生药中毒死。
【题意简释】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背景简介】唐宣宗李忱微(微贱)时(名李怡),以(因为)武宗(宣宗的侄子)忌(憎恶,zēngwù)之(他),遁迹(隐居)为僧,遇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香严闲禅师说:“我咏(吟咏)此(瀑布)得一联,而下韵不接(而下联不能接续)。” 李怡(后来的唐宣宗李忱)曰:“当为续成之。”[“应当为(这一联)续写成这首瀑布诗。”]
【内容简介】此联句描写历尽艰险,气势磅礴,冲决一切的瀑布形象,表现其心怀大志,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原文】
千岩万壑不辞劳(1), 远看方知出处高(2)。
溪涧岂能留得住(3), 终归大海作波涛(4)。
【译文】
(瀑布源头各条细流)不辞辛劳,穿过千座高山万道深沟,(汇集在崖前形成瀑布);从远处看,才知道瀑布的出处之高。
那些小小的溪涧怎么可能将瀑布留住呢?它最终要归回大海,兴起波涛。
【注释及有关提示】(1)岩:高峻的山。壑:山沟。(2)方:才。出处:来源。(3)溪涧(jiàn):山谷间河沟。 岂:哪里。(4)作:兴起。
【诗句简析】
首句:描写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蕴含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之意,非常巧妙地说明,历经艰难,方能成就大业的道理,令人坚定必胜的信心。
次句:形象地指明,从远处看其整体(不被近物遮蔽眼光),才能看到瀑布高远的气象和超凡的实力。
第三句:表现瀑布不图安逸,一往直前的精神特点。
第四句:表现瀑布终究要干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
【艺术特色简介】
托物言志,且二联既有同又有异。二联的同是:借写瀑布,寄托心怀大志,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之志。二联的异是:高僧之联,侧重描写瀑布的形成,暗寓李怡的处境,暗含历尽艰难,方能成就伟大人格的哲理。李怡之联,侧重描写瀑布的去向,暗寓自己的志向,暗含不图安逸,方能实现远大目标的哲理。
2、李忱 吊白居易
【题意简释】唐宣宗非常爱好诗歌,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是他即位五个月后,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逝世,唐宣宗不胜悲悼,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诗。作为一国之君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吊:祭奠。
【内容简介】这首七律形象地描写了白居易不慕功名富贵的秉性和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高度评价了他的诗歌创作,深切地表达了对其逝世的痛惜之情。
【原文】
缀玉联珠六十年(1),谁教冥路作诗仙(2)!
浮云不系名居易(3),造化无为字乐天(4)。
童子解吟长恨曲(5),胡儿能唱琵琶篇(6)。
文章已满行人耳(7),一度思卿一怆然(8)。
【译文】
你联缀珠玉(创作诗歌)六十年,(正好好的,突然间)谁教你在冥间作了诗仙呢!
浮云一样的富贵不留意名叫居易的人;顺其造化,不求有为的人是字叫乐天的人。
孩童会吟诵你的《长恨歌》,胡地的人也能吟唱你的《琵琶行》。
你的诗篇已经充满行人的耳朵(我就听得更多了),我想起你一次,就悲伤一次。
【注释及有关提示】(1)缀(zhuì)玉联珠:借喻,以美玉、珍珠般的字词联缀成脍炙人口的佳作。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2)冥(míng):迷信所说人死后进入的世界。(3)(4):“浮云不系名居易”与杜甫的“文章憎命达”句法相近,作者不说人对“浮云”“文章”怎样,而是主客对调,说“浮云”“文章”对人怎样。李忱句中的“浮云”显然是个喻体,而其本体若说是“漂泊的生活”,则与“系”的任何一个义项都难以搭界。其本体应该是“富贵功名”之类。上下句又是互文,综而述之,应为:名居易、字乐天的人不留意浮云般的富贵,顺应造化,不求有为。这种看淡富贵的价值观和“无为”的处世态度,也正是李忱所极力提倡的。系:留意,挂念。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5)(6):互文,即“童子、胡儿解吟长恨曲,能唱琵琶篇”。解(jiě):不能解作“理解,懂得”(动词),因为说一般的童子能理解性地吟诵《长恨歌》,不合实际,再是与下句的“能”(助动词)也不对仗;而应与下句的“能”是同义词,解作“能,会”。如,李白《月下独酌》诗:“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既然不会喝酒,(那么,明月照耀所形成的)影子也就徒然随在我的身边(都不能与我一起饮酒)]。长恨曲:即白居易的《长恨歌》。胡儿:指少数民族的孩子。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7)文章已满行人耳:此句中有个言外之意,即“专设有教坊的朝廷之人就听得更多了”,而“对朕来说,就更是不绝于耳了”。(8)度:量词,回,次。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怆(chuàng):悲伤。
【四联大意】
首联,高度概括白居易创作优美诗歌的一生,对其逝世深表痛惜又不忍直接说出,就以“冥路作诗仙”代之,而且又巧妙地融进了高度赞扬的内容。
颔联,赞扬白居易不慕富贵、乐观豁达的秉性。联中嵌入白居易的名和字,是很巧妙的写法。
颈联,从年龄和地域两个方面交织着赞扬白居易的诗篇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尾联,以行人映衬自己对白居易诗歌更加喜爱,并具体深刻地表达对他的逝世的沉痛悼念之情。
【艺术特色简介】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
3、温庭筠 商山早行
【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官定的韵类),手叉八次而成八韵,时称“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词并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格艳冶,辞藻华丽,成就高于诗,为《花间派》词的鼻祖,与韦庄齐名,时称“温韦”。
【题意简释】商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
【背景简介】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大致为温庭筠四十八岁时,自长安赴随县(旧县名,在今湖北省北部)任县尉,路经商山时写的。久不得志,年近五十,生计所迫,离开长安(第二故乡),远行他乡,任小县尉,难免产生去国怀乡之情。
【内容简介】此诗描写早行的情景,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所共有的路途艰辛的感受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原文】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2)。
鸡声茅店月(3),人迹板桥霜(4)。
槲叶落山路(5),枳花明驿墙(6)。
因思杜陵梦(7),凫雁满回塘(8)。
【译文】
清早起身(驾车),震动出行的马铃;游子行走(于路),怀念身后的故乡。
鸡鸣声声,茅屋旅店上空挂着残月;先行客人的足迹印在木板桥的白霜上。
槲树枯叶飘落,铺满寂静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驿站墙壁。
于是想起昨夜梦中故乡的情景:(春回水暖)野鸭、大雁,挤满岸边曲折的池塘。
【注释及有关提示】(1)铎(duó):悬于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晋书·荀勖传》:“勖(xù)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荀勖在路上遇到赵地商人(听到)牛铃声,懂得牛铃的乐声。”) (2)客:出门在外的人。悲:怀念。《汉书·高帝纪》:“游子悲故乡。” (3)鸡声:雄鸡报晓的叫声。茅店月:茅屋旅店上空挂着的残月。月,此指农历月末黎明前出现于东方或者东南方天空的残月。(4)人迹:人留下的痕迹,此指脚印。
【阅读笔记·优中之优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备受推崇。而清人查(zhā)慎行说:颔联出句胜对句。出句胜在哪里呢?大概主要是“鸡声”的意象比“人迹”更为精妙。“人迹”只有形,没有声,也就没有动态感。“鸡声”当然是有声的,但是,它还包孕着雄鸡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给人的审美冲击力更强。
(5)槲(hú):树名。其叶冬天存留枝上,次年嫩叶生发时才落。(6)枳(zh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也叫枸橘(gōujú),春天开白花。驿(yì):此指驿站,供传递文书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换马、歇宿的处所。(7)因:于是。思: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周宣王大夫,封于杜)国。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此代指长安。(8)凫(fú):野鸭。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各联大意】
首联:写早起赶路的艰辛,反向联想到在故乡时的舒适,不由地思念故乡。
颔联:精妙绝伦地勾画出一幅山路早行图。诗人摄取与“早行”密切相关的特色镜头,描写报晓的鸡声、屋顶的残月、乡间的板桥、清晨的白霜、行人的脚印等意象,不言“早行”,而早行的辛苦已见(xiàn)于言外。此联在语言运用的匠心上,与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的一比:两者都是语句凝练,容量巨大;所不同的是马致远的这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内中有形容词,而温庭筠的这两句虽然有名词性词组,但是两句十个词全是名词,每个词都有名物的具体感,都可以独立地代表一种景物,因而其意象蕴涵更为丰富。
颈联:描写槲叶漂落、枳花映墙”的山路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旁边的白色枳花映照驿墙,客观显示出天色犹暗,言外之意是“早行”。
尾联:描写昨夜梦中之“凫雁满回塘”的温馨景色,既与早行之“槲叶落山路”的凄清景色相对照,又与“客行悲故乡”首尾呼应,自然地收束全诗。
【艺术特色简介】
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结构缜密,前呼后应,语言清新,表意含蓄。
4、苏武庙
【题意简释】苏武(公元前140 年——前60年),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被留。匈奴单于胁迫其投降,苏武不屈,被徙至北海(湖名,今贝加尔湖)无人处,使牧公羊,俟(等待)产子乃释放。苏武啮(niè,咬)毡毛吞雪以解饥渴;持汉节牧羊十九年,节旄尽落。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苏武得归,拜为典属国。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图形于麒麟阁(汉阁名,在未央宫内,汉武帝时所建,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图像于阁)。
【内容简介】撷取苏武持节牧羊、完节归来等几个典型镜头,表达了对苏武忠君爱国精神的褒奖、坚贞不屈气节的赞颂和光辉俊杰人格的敬重。
【原文】
苏武魂销汉使前(1),古祠高树两茫然(2)。
云边雁断胡天月(3),陇上羊归塞草烟(4)。
回日楼台非甲帐(5),去时冠剑是丁年(6)。
茂陵不见封侯印(7),空向秋波哭逝川(8)。
【译文】
(当年)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汉朝使者时悲喜交加,感慨无穷;(如今)肃穆的古祠、苍郁的高树都已经是年代邈远了。
(千年前)夜晚,胡地的天空,明月高悬,大雁南飞,消失在天边的云彩中;塞外,暮色笼罩,衰草连天,苏武牧羊,从丘陇上归来。
归汉之日,楼台殿阁已经不是汉武帝时用珍宝镶嵌的甲帐了,离去之时,头戴官帽,身佩宝剑,正值强盛之年。
汉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也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天皇。
【注释及有关提示】(1)魂销: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首联首句回放千年前的一个特写镜头。“销魂”二字,精炼概括、真切传神地表现出苏武当时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情感。(2)茫然:渺茫久远。首联次句写古祠古树的年代久远,暗含“遥想当年”意,为三、四句的追思(即把镜头推回到“魂销汉使前”之前的艰难岁月)创造了条件。(3)断:断绝。(4)塞(sài):边界险要之处,此指塞外。草烟:即烟草,像烟一样的草,指白色的枯草,远望如弥漫的烟一样。颔联上句描绘出一幅月下望雁思归图,下句描绘出一幅塞外牧归图。这两幅图分别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苏武在漫长的岁月中欲归不得的精神痛苦和忍饥受寒的生活痛苦。(5)甲帐:帐幕按照甲、乙排列次序,所以有甲帐、乙帐之说。汉武帝时用琉璃、珠玉、明月(珍宝名)、夜光(珠)镶嵌,混合天下珍宝作为甲帐,其次为乙帐。(6)冠:戴帽子,此指戴官帽。剑:名词活用作动词,佩带剑。丁年:成丁之年,壮年。颈联先说“回日”,再述“去时”,用此“逆挽法”,可以“化板滞为跳脱”。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辛、须发皆白的人,目睹人非物亦非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时的豪壮,更加感慨唏嘘。(7)茂陵:汉武帝死后葬于茂陵。此借代死后的汉武帝。封侯:指汉宣帝赐苏武关内侯爵。(8)逝川:流去的河水,喻指已过去的岁月,此代指故去的汉武帝。
【四联大意】
首联,以一个打动人心的历史镜头和令人感慨的古祠古树,表现出对先贤的崇敬和追思之情。
颔联,以两幅图浓缩苏武塞外牧羊的痛苦生活,透露出对其品格、意志的高度赞扬之情。
颈联,以今昔对比的方法,生动地表现苏武恍如隔世的感慨。
尾联,写苏武完节归来而不能见到汉武帝的悲伤,表现他的忠君思想。
【艺术特色简介】
情景交融。如颔联:上句,苏武月下望断大雁南飞之景中自然地融进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挚思念和欲归不得的痛苦之情;下句,一幅塞外牧归图,形象地展现出幽禁匈奴的痛苦生活,荒寒之景与牧羊者孤寂的心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阅读笔记·献给苏武的颁奖词】
被扣匈奴十九年,英雄本色照千秋。你,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难困苦而不辱使命。你,在生与死的关头,毫不犹豫地维护民族的尊严;在荣与辱的时刻,毅然决然地保持使者的风度。你,宁可引刀自刺,决不屈节辱命;甘愿啮雪茹毛,也不乞降变节。你,高下美丑,看得分明;忠奸善恶,辨得清楚。你,顽强不屈的性格经难更强,忠贞不二的信念历久弥坚。你,苏武——杰出的使者代表,永远的民族骄傲。
5、陈陶 陇西行·其二
【作者简介】陈陶,唐末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一说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嵩伯。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山水,自号三教布衣。大中(宣宗年号)中,入洪州(今江西南昌市)西山学道,不知所终 。
【题意简释】《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陈陶的组诗《陇西行》,共四首。其第二首诗广为传诵。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以西的山野之地,不是陇西“郡”。
【内容简介】《陇西行》第二首借汉写唐,通过对“春闺美梦与”“河边白骨”虚实相对的描写,独出机杼地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原文】
誓扫匈奴不顾身(1),五千貂锦丧胡尘(2)
可怜无定河边骨(3),犹是春闺梦里人(4)!
【译文】
誓死横扫匈奴,人人奋不顾身;五千精锐之师战死在胡地的尘埃中。
可怜战死者早已化为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了,而在其妻子们的梦中却还是活生生的人。
【注释及有关提示】(1)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2)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貂,此指貂之毛皮,珍贵的衣料。锦,有彩色大花纹的丝织品,此指将士穿的衣服的衣料。丧(sāng):死亡。(3)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今陕西北部,因急流溃沙,河道深浅不定而名。(4)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阅读笔记·“可怜”谁?“可怜”什么?】
“可怜”的内涵,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
表层义蕴含“可怜谁”的答案。“可怜”谁呢?当然是可怜捐躯疆场而无人收尸的将士,可怜五千个成为遗孀的女人。
深层义蕴含“可怜什么”的答案。“可怜” 什么呢?不是可怜一个个遗孀千里遥祭,呼天抢地,而是可怜她们的丈夫早已成为“河边骨”了,她们还在编织着夫妻团员、家庭幸福的美景。这些“春闺”们,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她们热爱的幸福生活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她们就执着地在虚幻中影现。然而,命运却加剧捉弄这些本来就非常不幸的女人——连自我安慰的那点盼想的基础都早已荡然无存了。这多么令人可怜啊!然而,更令人可怜的是这些可怜的人还全然不知那种“天”塌下来的事情早已发生了。
【诗句简析】
首句:写将士们誓死杀敌的决心。
次句:写将士们抛尸疆场的惨烈。
第三句:写阵亡战士的僵尸已经化为河边白骨。
第四句:写阵亡战士的妻子还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艺术特色简介】
奇崛的构思,使作品加倍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疆场一端,映现的是五千精锐之师全军覆没多时,具具僵尸已经风化为粼粼白骨;家庭一端,没有着笔孤儿寡母饮泣设祭、招引亡魂之凄惨景象,而虚映战死者的妻子还在做着家人团聚的美梦。这样的构思,工妙独特,堪泣鬼神。
作者简介
高全成,男,高级教师。1952年8月生。从1975年至2012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7年,先后任教于淄博五中、原淄博三中、淄博一中等学校,曾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1987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光荣退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