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不在于“怎样作为”,而在于“是否想为”。甚至不在于“是否作为”,而在“是否有义”。
现行的“勇”字过于强调“力”,而忽略了“心”。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制于“力”和“戈”而无法出手。这并不代表人性冷漠,只要心在、勇就在,见义勇为在“义”不在“为”!
【“勇”字探源】
“勇”最初写作“甬”,一般解释为“钟”。后来在“甬”下方添加“力”,表示“力能举钟”,从而出现今天的“勇猛”等含义。
小篆中的“勇”与今天不同,“甬”和“力”左右排列,但字义不变。
还有在“甬”下方添加“心”的字形,表示“勇从心生”。该字在今天只用于“怂恿”一词,不再当作“勇”来使用。
“甬”的右侧添加“戈”依然通“勇”,因为“戈”解释为“兵器”,所以该字强调“作战勇猛”。另外,也有将“用”加“戈”表示“勇”的情况,与前者相同。
【“勇”字新解】
从三种“勇”字来看,古人对于“勇”的定义无非就是:强健的体魄、趁手的兵器和正义的心意。
对于前两者,成都六勇士可能并不具备。他们有的是40多岁的退伍军人,有的是20几岁的普通市民;他们有的拿着头盔,有的拿着锅铲,有的拿着广告牌。
他们的体魄或许并不健壮,兵器或许并不趁手,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正义的心意。
可能有人会问:六勇士虽然在“力”和“戈”上不占优势,但依然选择出手,那不出手的人是不是“不勇”呢?
答案是否定的。
唐山打人事件中,报警者没有出手制止,不代表他“不勇”,只是他的“勇”没有体现在“力”和“戈”而是体现在“心”上。
见义勇为,不在于“怎样作为”,而在于“是否想为”。甚至不在于“是否作为”,而在“是否有义”。
现行的“勇”字过于强调“力”,而忽略了“心”。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制于“力”和“戈”而无法出手。这并不代表人性冷漠,只要心在、勇就在,见义勇为在“义”不在“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3347.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