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李虎山
原著: 王照骞、 转载: 李虎山
——程氏第23世孙,四修《武乡程氏家谱》主编程春虎老先生寻根纪行
夏历癸未九月二十一日,应邀随程春虎老先生至武西信义、东良一带寻根问祖,归来思之,感触颇深,夜不能眠,随命笔以记。
(一)
先生尊姓程,武乡东良人。
质朴性淳厚,从政兼笔耕。
大名见书报,相逢不相认。
只是近年来,偶尔有处共。
谈今又论古,颇觉有缘分。
程翁人缘好,且俱事业心。
凡识程翁者,无不交口称。
政界佼佼者,武乡正经人。
本已年古稀,退休不退心。
虽有高血压,不减当年勇。
矢志修家谱,驱车古铜城。
临行邀我去,拓碑兼摄影。
(二)
程翁入村来,翘指数家珍。
铜城今信义,程氏宗祖庭。
族祖家训严,仁慈俭朴风。
诗书礼乐教,忠孝信义行。
济济人才出,辈辈不乏人。
将军驰边关,进士入翰林。
程碧小神童,济世众生灵。
捐粮三千石,皇封“五谷神”。
銮驾赠半副,御笔题“义民”。
(三)
尚书程启南,廉洁又勤政。
皇帝有敕封,“廉吏第一人”。
监察杨御使,褒奖大司空。
“社稷功高匾”,高悬接官厅。
嘉靖十进士,刑部司郎中。
为官有政绩,京褒报铜城。
“高阁名臣”牌,吏部尚书铭。
镇江府通判,康庄字昆仑。
程家十三世,博学工诗文。
一代风骚手,号称比齐晋。
《自课堂文集》,卓卓冠古今……
河北慈云寺,雕樑又画栋。
《便是西天》匾,傅山挥毫奉。
内藏诗书画,程族勤经营。
弘扬古文化,尚飨故里人……
祖德昭千古,宗功华夏闻。
(四)
入村找故宅,“东院”觅乡音。
长辈程贞元,一片桑梓情。
自告作向导,共寻先祖宗。
先到南门上,拓碑“古铜城”。
程翁先铲土,又用水刷淨。
聊发少年狂,那象七旬翁!
唯有数碑碣,任凭洪水冲。
程氏传家宝,竟无人问津。
程翁不忍睹,嘱咐又叮咛:
“务必保护好,此碑价连城……”
(五)
转弯入深巷,祠堂杂草生。
时过景已迁,唯留遗址存。
程翁久瞻仰,思祖情意浓。
恍惚祠堂起,香火盈祖厅。
旗杆飘旌旗,钟鼓一齐鸣。
牌楼威壮观,风铎响叮咚。
一派皇宫象,五谷神显灵。
(六)
南行数十步,尚书接官厅。
拂尘察题词,漫灭难辨认。
古色古香楼,叠印旧时景——
门庭若闹市,车水似马龙。
往来互拱揖,谈笑无白丁。
程族鼎盛日,辉煌古铜城。
(七)
远望双修寨,巍魏高入云。
山环又水绕,天设神造工。
高雅且幽静,不亚桃园景。
三面峭壁陡,西北吊桥行。
当年李闯王,曾把寨子轰。
弹痕缺口处,至今尚留存。
相传程尚书,与其三世孙,
为避奸佞害,辞官归铜城。
住在双修寨,四叔与同行。
宁为民做马,不愿侍朝廷。
布衣家常饭,数间茅草棚。
与民解苦难,潜心研古今。
昔人今已去,旧寨无踪影。
空留旧根基,茅草杂树丛。
寨下古寺庙,祀典观世音。
近年刚修复,古迹赖传承。
(八)
寨东相对峙,东良烈士亭。
矗立公路边,六角攒尖顶。
亭内树丰碑,讴歌有功人。
纪念九烈士,抗日献青春。
生保四民兵,孟楼除奸佞。
附记小虎全,程族后辈人。
年仅十五岁,除奸出了名。
机智又勇敢,堪为民族魂……
(九)
走进东良村,古老又文明。
乾岗洪济院,壁画举世闻。
院西木瓜树,华北享盛名。
西北千佛塔,北齐古朴风。
巽宫文昌阁,毓秀与钟英。
有求必有应,梦想能成功!
(十)
北经范家凹,黑寨垴前行。
光居十八祖,葬于此坟莹。
墓碑尚可见,旺柱气势雄。
背靠黑寨垴,前岸山列屏。
左右龙虎配,人杰地亦灵。
程翁伫立久,默祷老祖宗。
但愿我后裔,不忘宗祖训。
牢记勤和俭,不忘义和信。
作官须清廉,治学要严谨。
为人要忠厚,处世要公正。
增强疑聚力,光大我家风。
重铸新辉煌,再启新文明……
(十一)
与翁一日行,仅历数时辰。
言行与举止,印象颇为深。
程翁续家谱,成竹已在胸。
相信天下事,不负苦心人。
待到庆典时,与翁共一樽。
归来天已暮,文思如泉涌。
记下以上话,聊作《程翁颂》。
(后记)
今年六月份,程老高寿终。
我辈东良人,文明要传承。
干群一条心,创新东良村。
不负程老愿,重开新美景!
编辑/整理:
李虎山,故城镇东良村人,退休教师,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成员。
一九七一年与王照骞文友同在武乡文化馆《革命文艺》上发表多篇作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