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淳风拜师袁天罡
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成都的大街上走来了一位年轻人,间关险阻,一路上躲避盗贼和乱军,来到了袁府,要求见袁天罡。家人把这人领到潘龙峰观星楼,袁天罡在观星楼下的房子里见了此人。
来人自我介绍,是岐州人,名叫李淳风,特来拜见袁天罡,求袁天罡把他收入门墙。他还从身上掏出一块条金作为拜师的贽礼。
袁天罡看到这位年轻人,又和他谈了一阵,就从心里喜欢上他了。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原来也做过官,是高唐县尉,因志慕学道,弃官做了道士,自号黄冠子,也很有名气。李淳风自小和父亲一样,喜欢钻研道术,尤喜易学、占星、阴阳风角这类的术数,他博览群书,易学的功底也有一定的火候。因一心向学,尚未娶妻。
袁天罡感到这年轻人简直就是见到恩师孙思邈前的自己,志趣也差不多,此人天赋之高更是迥出等辈,他收了二十多个弟子,在蜀中也都是上上之选,和李淳风相比就差得太多了。他有时也会很苦恼,自己身后会没有堪继承衣钵的传人,这事是没办法的,恩师现在也还没找到神农门的下代传人。见到李淳风,他立马感觉到,这是上天送给他的衣钵传人。
他收下那块条金,也知道李淳风不是要显摆自己的礼物多么贵重,而是取“向学之心坚如金石”之喻。他当即答应收下李淳风为弟子,然后领他登上台阶,来到观星楼。
李淳风早就被观星楼的壮观震慑住了,登上台阶后,震撼益甚。通向观星楼的甬道是用玉石板铺就的,其实就是测日影用的圭表中的表,甬道终点立着的就是整块大理石打磨成的圭。圭表并不稀罕,如此设计真是别出新意。
进入里面后,更是被里面的奢华与壮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座观星楼外人是不能进来的,所以袁天罡也不藏拙了。乌图丸(杨坚的老管家)后来按照杨坚的意图监守自盗,把庄里二十年来为杨坚打造的所有东西都盗出来,分散到自己买下的店铺里,袁天罡当然不能任这些珍品都堆在仓库中发霉烂掉,也就都调运回来,用在了观星楼和下面的房子里。只有他接见李淳风那间客厅还保持着原来的淳朴风格。
站在这些华丽的挂毯和锦帷中,他感觉自己带来的那块条金简直就是土块。袁天罡见他神情,就笑道:“我这里是奢华了些,都是祖辈留下的,不用也是白放着。’
待看到那座水运浑天仪,李淳风简直成了石人。他想不到还能见到这等神物,朝廷太史局里的浑天仪和这座浑天仪相比,就是偷工减料、工艺粗劣的仿制品,更不用说以水流为动力这等绝妙的构想,令人只能叹为观止。
再惊奇的事物几天后这种感觉也就淡了,时日长了也就平常了。李淳风在这里住下来后,袁天罡对他自然倾力栽培,和当年恩师栽培自己时一样。当然他也不是对李淳风有偏爱,他给李淳风讲过的对其他弟于也都讲过多次,而能领悟多少就要看弟子个人的天赋与修为了。
李淳风天资绝顶,领悟力更不必说,他原来的基础就较袁天罡这些弟子高上一筹,在袁天罡的教导下,真是一日千里,进境飞速。后来,就经常是只有李淳风和袁天罡坐而论道,其他弟子只有听的份儿了。
袁天罡授徒并不按入门先后排序,弟子们之间也都是称呼名,没有师兄师弟这些称谓,也没有先后大小之别。他的规矩就是愿意跟他学就一直学下去,不愿意学了或者觉得自己学的够用了,随时可以离去。结果二十多个弟子没有一个离开他去别的地方自立的,都觉得越学越觉得自己浅薄,也都准备跟着师傅学一辈子了。
这种学师模式一学便是12载。
(二)李淳风长安历练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淳风去了京城长安发展,这是袁天罡给李淳风的劝告。袁天罡认为他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应该出去历练一番,就像自己当年去长安一样。
同年某日夜袁天罡呆呆站在观星楼外的观星台上,一直观察到天亮,又窥视到更多的天机:李唐王朝三世后将被武媚娘所建的王朝替代,李唐宗室会被屠戮殆尽,同时许多贵族和大臣也会死于一场动乱中。好在并没有平民百姓的大量死亡,所以他推算这应该是一次无须用战争来解决的改朝换代。
至于所看到的种种未来的血腥的惨象,他并不为之心动,隋末丧乱,不知多少黎民百姓丧命荒野,宗室和贵族大臣的命也并不比平民百姓高贵多少。
然而,这个武姓王朝的命运轨迹他却查看不出,依然隐藏在浓云迷雾中。袁天罡看明白这个变化,忽然产生一种想法,既然已经泄漏过天机(指武士彟的小女儿:要是女儿,将来必定女主天下)何妨再泄漏一次,也许能使得天道轨迹更为清楚些。于是他根据所推算出的天机伪造一份《秘记》、上面写着: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
这种类似谶语的东西越简单越好,既透漏一些,又充满神秘性和可供人揣测的各种可能性。他把这份《秘记》通过他的网络悄悄散步流传,然后又给李淳风写了一封密信。
李淳风自到长安(隋之大兴城)后,不长时间就耸动公卿,他给人算卦也是从无一例错误,大家都惊悚地说,他有神鬼佑助。袁天罡知道后,也很欣喜,他果然没看错,这个弟子很有当年自己的风范,看来足可继承自己衣钵。
太宗也很赏识李淳风,又知他精擅天文历法,就派他到太史局任职,以后逐步升到太史令。
袁天罡伪造的《秘记》在各地悄然流布,京师当然也不例外。太宗得知后大惊,陷人慌乱中。他号称神武,对天定运数这些却信之不移。他把李淳风叫进宫里,问他对此事的看法。李淳风早已接到师傅的信,就按师傅交代的,坦然说道:“臣根据天相推算,其征兆已成。而且这个人已出生,在陛下宫内,从现在起不超过三十年,就会据有天下,杀尽唐氏子孙。”
太宗面色狰狞说:“朕把天下姓武的人都杀光,能否避过这场厄运?
李淳风摇头说:“天命,必无回避的道理。真能当王的人必定不能被杀死,恐怕会枉及无辜。而且根据天相,征兆现在已成,又是在宫内,已是陛下的眷属。过了三十年,她已到了老年,老年就会仁慈一些,她对于陛下的子孙,或者不会过分损害。现在如果杀她,她会再转生,就会是少壮的年纪,一定很残酷,就会大肆杀戮陛下的子孙,一定不会留下一个。”
太宗被他的话吓坏了,悚然而止。要想杀光天下所有一个姓氏的人,即便是天子也不能。总有漏网之鱼,那个漏网之鱼可能就是天命所降的人。不然不能做到,还会扰得天下嚣嚣然,说不定天下就亡在他的手上了。他也知道,隋炀帝时,就有术士向杨广说,隋之天下将亡,继天下者为李姓,隋炀帝也曾想过把天下李姓人屠戮净尽,终因无法做到而终止。以杨广之残暴犹不能为,他一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的君主又如何能出此举?
李淳风的话其实也把人已经给他指出来了,姓武,女子,又是他的眷属,不是武媚娘还能是什么人?他也想过把武媚娘杀掉以绝后患,他再宠爱她,也不会不忍心对她下手而让子孙遭她毒手。杀掉武媚娘很容易,他却怕另一种可能,就是武媚娘真的死后转世,那时再得势真会让他的子孙无噍类矣。
他虽不敢动手杀武媚娘,每次看到她都跟看到仇敌一般,就干脆把她打入冷宫,眼不见为净吧。他心中一股怨毒之气却始终无处发泄,过后无意中发现一个大将居然乳名媚娘,顿时一股火发泄到这名将领身上,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杀之泄愤。过后也就不再想这事了,既然上天注定,又有何办法?
李淳风领受师傅之命演了这一出戏,却不明何故?这缕天机他委实也从天相中看出来了,师傅伪造《秘记》一定是根据这神秘的天相而来,他只是不解师傅缘何再露天机。过后他也明白了,师傅是要推波助澜,使天道轨迹更加清楚了然。想明白这点,他心中骇然,师傅居然想要操纵天机。他仔细观察天相,却没能发现师傅泄漏天机后,天相有何变化。
潘龙峰观星楼上,袁天罡却发现了天相中一丝微妙的改变,整个轨迹也更清楚一些,他心中大喜,这还是他第一次敢于做如此大胆的尝试,这让他有种无法无天的快感。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的春天,李淳风忽然带着太宗的手诏和一批随从来到蟠龙峰,原来是太宗卑辞厚礼请师傅到长安走一趟。李淳风趁无人时悄悄跟师傅说,师祖药王菩萨(孙思邈)也在长安,也是皇上敦请去的。
“皇上请我们师徒去何意?”袁天罡有些纳闷。
“皇上还不知您是师祖的弟子,现在好像知道这事的几乎无人。请师祖和师傅是分别为两件事,一是为生,一是为死。”李淳风微笑道。
袁天罡恍然,所谓为生,自然就是要向师傅求不死仙丹,他想到的刹那间也微微一怔,自从汉武帝请术士烧炼不死仙丹失败后,后世帝王就没人再做这个梦了。炼制不死仙丹也就只是炼丹术士们锲而不舍的梦。皇上英明神武,何以走秦皇汉武之覆辙路?旋即他又明白了太宗的心意,太宗并非像秦皇汉武那样单纯地追求长生,只是因为只有他长生才能逃过“三世后,武姓女主代有天下”的定数。他既然不死,世数就永远停留在二世上了。
自陶弘景死后,世上有能力炼出不死仙丹的怕只有师傅一人了,皇上向他讨取倒是找对了人,可惜师傅那炉先天造化丹现在也还没有炼出来,要是炼出来,虽然不能长生不死,延寿个百八十年还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师傅就算炼出来,也绝不会给皇上一粒,哪怕皇上送给他一座金山也不成。这种先天造化丹烧炼极难,堪称与天夺命,岂可滥用?一代人炼制出来后也是要传之子孙,用之有缘。有缘者虽乞儿亦可,无缘者虽帝王之尊也得不到。
至于为死,当然是要自己帮助他选风水宝地,开工建造陵寝。这么说来,皇上找师傅讨取不死仙丹并未如意,不然也无须建陵寝了。然则师傅还滞留长安为何?
李淳风解释说,本来孙思邈是要马上回山的,只是宰相魏征奉命修南齐、梁、陈、北周、隋五代国史,要向孙思邈访求故实。孙思邈又听说还要请袁天罡去,这才应允,目前住在一个公主的行宫里,日日向魏征等史官讲述齐、梁、陈、北周、隋五代的掌故和史实。
袁天罡欣然从命,就算为了去看师傅,也值得走这一遭。他在太宗派来接他的那些人的护卫下,和李淳风一路驰驿来到长安。第二天便入宫,在宫门处,他被请上一辆皇上专用的肩舆,两个健壮的宦官一直把他抬到太极殿前,太宗李世民正在一群宦官宫女的簇拥下从大殿里走出来,亲自扶他下来。
“久仰袁师大名,如今才得拜见,袁师当年在长安名头正健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李世民边请袁天罡向前走,边爽朗地笑着说。
袁天罡看到他却是心头一惊,他知道皇上是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生人,他是仁寿二年离开长安的,皇上那时不过是三岁的小孩子。然而至今也不过四十多年的光景,皇上怎会衰老疲惫若斯,连鬓发都已经苍白,若看相貌,足有一甲子开外。
“也许是皇上的职业病吧,纵欲过度。”他心里想着,在李世民的侧身礼让下进入太极殿。
太宗此番请袁天罡来委实只是请他给自己选地宫的陵址,也是想看看这位名满隋末唐初的一代奇人,他那时虽然还小,却听他父母讲了许多袁天罡的传奇故事。
他看袁天罡依然年青如少壮,就虚心向他请教养生长生方面的道术。袁天罡什么都懂,偏偏就不会养生学,他从来不知养生为何物,更从未刻意养生以求长生或驻颜,也只好泛泛说些老生常谈。这些老生常谈不是没有用,但让帝王省心寡欲,比劝盜跖不食人肝还难。
从宫中出来后,他就去见师傅,师傅正在庭院中负手看着一颗梨树,上下左右仔细端详,见他进来才笑着走过来。他行礼后,看着师傅适才关注的那棵树,不仅极平常,而且枝叶也没有周围的树长得好,不知师傅缘何对之发生了兴趣。
孙思邈顺着他目光看去,便知其心意,笑道:“这棵梨树病了,我刚才是在给它诊病。”
袁天罡哂然失笑,师傅居然给果树也瞧起病来。不过此次看到师傅,感觉师傅变化很大。师傅以前一直虽平易近人,面上却凛凛然有英气,而今却是英气内敛,换之以老人般的慈爱和祥,师傅身体依然硬朗如初,虽已过百龄,单从身材看还是三十上下的样子,脸上却俨然换成了童颜。这老、少、壮三种特征集于一身,却不给人丝毫不协调的感觉。
袁天罡心里既是高兴又是惭愧,师傅这是得道了。师傅虽然可能还没像老子那样完全明了天道,却已经日日与道游,他的精神已经和山河大地、草木万物融汇在一起,而自己的寻道之旅依然遥遥无期,至今看不到终点的影子。
袁天罡和师傅一起盘桓两三天,就和李淳风上路,为太宗寻找地宫基址。两人用了一个月时间,踏遍周遭山山水水,最后果然找到一处风水宝地。李淳风把这里标上印记、然后派人看着,又把山形地貌绘成图纸回京后进呈皇上。
太宗大喜,设宴款待袁天罡和李淳风。他现在是两手准备,一方面虽然向药王求取不死仙丹不成,他并没放弃,还是四处找道士为他炼金丹。一方面就要着手寻找能保佑子孙、保佑大唐皇运的地宫。
几天后,袁天罡就回成都了。几年后,李淳风也上书致仕,结束了自己20多年的官场生涯,回到袁天罡身边继续和他一同探索天道奥秘。袁天罡门下那些弟子也依然留在他身边继续受教。
(三)李淳风伴随师傅的最后几年
公元679年,袁天罡于蟠龙峰观星楼,他已经全身心浸入天道之中。他时而像鱼遨游在海洋中,时而又仿佛所有的海水都在自己的身体里,所有景象都在他的身体内显现。他观看着、领悟着,身心却比佛家所说的禅定中的大欢喜、大安详更为舒适惬意。
他真正入定了,或许不能说是入定,没什么词语能形容他此时的状态。他在观星楼顶层一坐就是三个月。
李淳风等人还不知师傅是何时从外地回来的,只是看到顶楼亮起了灯光,就小心推门进去看,却发现师傅安然端坐在中间,脸上的神情更是他们从所未见,李淳风和两个弟子悄悄退出去,然后每天待在门外面,等待师傅的召唤。他心中也纳闷,师傅不是去洛阳了吗,何时回来的?
过了一个月后,袁天罡门下弟子开始有人窃议:师傅是不是坐化了?一个月不吃不喝,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任何人也不能一个月不吃不喝呀?
李淳风训斥他们,师傅绝不是坐化,而是明悟。别说一个月不吃不喝,就算一年不吃不喝在师傅而言也是小事,只管等候师傅召唤就是。
三个月后,袁天罡从这种在天道中明悟的状态中退出,站了起来,然后把所有弟子叫进来。
弟子们都跪坐在他面前,他却是良久无语。他有太多的东西要对弟子讲,要向他们传授完整的天道,可是却发现没法表达,此时他才真正了悟老子所说的名非名、道非道的真谛,不是真正领悟过天道的人是永远无法明了这句话的。
老子当年已经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尹喜他们讲述天道了,还是被后人称作“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他此时才明白,老子的话已经是最明朗、最简捷的了,他也无法讲述得更简明、更昭昭。老子无法使后人昭昭,他也同样做不到。佛陀在世给弟子们传授了大藏经,寂灭前却对弟子们说他什么也没讲过,如果谁说他讲过什么,就是毁佛谤道,他现在也明白了。
他沉思良久,反复沉吟,最后还是只能把那套已经完善的京房体系讲述给弟子们,他无法把鱼直接给他们,只好传授他们最好的荃和钓鱼技术。
弟子们受教后人人心中欢喜,退了出去,李淳风留在最后,再次向师傅跪拜说:“恭喜师傅明悟了。”
袁天罡点点头,微笑地看着他。李淳风是自己门下最杰出的弟子,也是几百年不遇的天才,可是他能否像自己一样了悟天道,他也没把握,这事需要天缘,不只是天才、学识、勤学和苦求。如果只需要这些,自己的师傅也早就开悟了。
“师傅,您还是给我们留下些东西吧。”李淳风忽然想到,师傅既然已经了悟天道,驻世的日子可能就不多了。他的心情和尹喜当年一样,希望师傅也能留下《道德经》这样的神作,即便后人无法借此悟道,至少还有路径可寻。就算不用来了悟天道,其中也必定蕴含无穷的义理和人生的真谛。
袁天罡又点点头,示意他出去。然后便在几上伏案疾书起来。他边写边想着什么,然后又画起来。
三天后,袁天罡把李淳风叫进去,拿起案上一叠纸交给李淳风。
李淳风看后大惊,开始没明白师傅写画的是什么,随后才恍然,师傅这是写画的六十件事,既合一甲子之数,也是六十个卦象。为什么是六十个而不是六十四卦象?他又感不解,便接着看下去。
看完第一遍,他感觉出这是师傅预测出的未来会发生的六十桩重大历史事件。他微感失望,他从不怀疑师傅的预测能力,师傅既然预测出将来会发生这些事,那就一定会发生,但这对后人探索大道的裨益不大。师傅缘何一定要写六十件事,合一甲子之数,而不是多写上四件事,合六十四卦象。在易学上,六十四卦象显然要比一甲子的数重要得多。
袁天罡看出了他心中的疑问,笑道:“这就是我的《道经》和《德经》,你慢慢参详吧。另外找人摹刻,越多越好,散布出去。这就是我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了。”
李淳风捧着纸退出去,到了门口忽然转身问道:“师傅,既然是著作,还需要有个书名呀。”
袁天罡沉吟道:“这名字倒是不好起,取什么名都对不上景儿。我明悟天道与他人不同,是先用京房体系推算,而且是逆向推算,最后才明悟天道的,这里主要还是图画,就叫逆推图吧,逆推不好听,就叫推背图吧。对,推背,这名字有味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他哈哈笑着,挥手让李淳风出去。
他回思自己这本《推背图》的产生,图像是自己看到的,也就是照着画下来,当然其中又埋藏着无穷的玄机。以画代替文字还是有许多想象不到的妙用。那些谶言是随画的产生而自动在脑中生成的,他也不知是天道给他的“天启”,抑或是他自己思维所生,而今这两种已经水乳交融了。
颂言倒是他精心构思的,这些字可不单单是对画的解释,每一个字都堪称是天道的密码,尤其对应着那套京房体系,有无穷的奥秘。
“这就是我的道,我所明悟的道。”他在心中回味着,然后又盘膝坐下,继续沉浸到天道中,这一坐就是三年。
李淳风捧着那叠纸如捧拱璧,先回到自己房间里又仔细读了几遍,果然又有了新发现。这些画不单纯是画,其中大有玄机,难怪师傅画了整整三天三夜,画中的线条都是浓缩的卦爻,巧妙地嵌合在一起,一幅不大的画像中居然隐藏着六十三个卦象,与写明的那个卦象恰好合上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师傅不是只写了六十个卦象,而是六十个六十四卦,合一甲子后又开始往复循环,以至无穷,全部合起来就是一部浓缩的京房体系。
李淳风摸摸脑袋:师傅这是怎么做到的?京房当年雄心勃勃要把一个宇宙缩人一个体系中,终于未能完成,其后虽然易学高人辈出,却没人能在其上添一砖一瓦,多少年后才在师傅手上完成了,师傅不但完成了这套庞大精深无比的体系,还能把它浓缩人六十幅画像中,这真是鬼神莫测的神通。
他再看那些谶言和颂言,若然参悟出一些,这些谶和颂固然是解释图像,预示将来要发生的大事的,但本身合在一起就是京房体系运作的密码,有了这些密码,京房体系才能运转周流,永不停息,借助这套体系也就可以算出任何想知道的事或物。
这就是道,师傅明悟的道。那么德哪?师傅说还有《德经》的。
他又参悟起来,也是一连参悟了三天三夜,又破解了其中一个奥秘,每个六十四卦组合在一起后,就可以还原成一篇文字,合起来就是六十篇文字,在京房体系中,每一个字都可以是一个卦象,卦象变动、运转开后,就可以还原出一系列的文字。他把这些文字写在纸上,这些可不如谶言、颂言那样直观了,他参详许久也只是参悟出一些味道来。
这就是师傅的《德经》。
他先用纸张精心摹刻了一份后,比较再三,没有丝毫差讹,这才把自己摹刻的这份找到巧手匠人刻板印刷,师傅亲笔绘写的那份,他就留作私藏了。
印刷出来后,众弟子们人手一份自不消说,还大量散发出去。世人都不敢把这本《推背图》当作一般的谶纬,而是当作一本《天道启示录》,但其中所隐藏的诸般奥秘却无人能参悟出来。后来摹刻增多也失真了,其中的卦爻就无法看出,其中的谶、颂两部分也因传写讹误,失去了其中神秘的内涵。
这也许都是天意,袁天罡一生著述甚丰,却都莫名地失传了,那套京房体系也失传了,留在世上的依然只是京房创建的半成品。袁天罡留下的只有这部残缺的、失去内在奥秘的《推背图》。他那些著述只在史书的经藉录中留下了书名而已。而他的弟子李淳风的著述却基本都传留至今。
三年后的一天夜里,观星楼忽然被一阵红光笼罩,随后顶层房间里传来一声清啸,弟子们惊醒后,上来査看,却发现师傅已经不见。
他们仰望星辰,发觉星空格外璀璨明亮,似乎有一道光晕横贯天际,如雨后傍晚时见到的白虹贯日。
“师傅成仙而去了。”所有弟子心中都明白了,他们跪倒在观星楼的观星台上,向上苍俯拜。
几个月后,各地纷纷传来消息,都宣称在某地、某日亲眼看到袁天罡白日飞升,袁天罡成仙的消息传遍四海。
此后,人间再无他的踪影,只留下无数美丽的传说和一部《推背图》,每隔多少年便用一件书中预测到的事来警醒世人:天道不虚,天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好啦,故事到这里就先结束了。感谢朋友们的观看。欢迎朋友们观看乾坤雨谦其他传奇故事;欢迎朋友们关注留言。
备注:1、图片来自于网络,有侵立删。2、故事题材来自于杨明刚先生的《袁天罡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