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字
谁都知道,“俸禄”这两个字是在文邹邹地说做官或打工收入的“钱”。
如果你不好好干,对不起那份收入,或者自嘲成绩不好,就会被著名诗人刘禹锡说成是在“碌碌”,汉语有词语说:“碌碌无为、忙忙碌碌”,“碌”与“禄”几乎通用。
那么,“碌”的字义由何而来呢?
这应该是非常古老的事,所以好像没见什么地方有过介绍。
很古老的时候,什么是“碌”?
一块老大不小的石头很有力地从山上滚下来,广州话叫“碌”,潮汕话也是。
引申一下,农村老乡家石磨盘的圆柱体碾子也叫“碌”。
这是最具象的“碌”,转来转去还在老地方、还是老一套。
后来,“碌”有了新的引申空间。
大鱼
其实仔细想想,将整条的鱼切成一截一截的样子也是“碌”,现在,到市场买鱼说好买多大块,就说:“大碌、小碌”,然后档主就切给你。
华夏后期在鄂霍茨克海捕捉独有的“巨儒艮”,那生意做得老大,回来以后就拖到黑龙江三江汇流的“街津口”一带进行分切和售卖。
“巨儒艮”最大10米长,10吨重,其环切成的模样就是 “碌”,估计每一“碌”都有百来斤。
这是在盘古的地盘发生的事情,“碌”当然也融进了生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盘古这里是靠鱼吃鱼,所有参与卖鱼劳动的人以及官员的报酬,就是讲究分多少“碌”鱼。
卖大鱼是华夏第一次做的大生意,但那时还没有钱,特别是没有大面额的钱币,这样做大额生意很麻烦,每做一宗就得数很多小钱,烦死人了。
怎么办好呢?
还好,这时距今已近五千年,华夏已经具有玉器加工能力,并已经在“贝加尔湖”方向的玉矿获得玉石矿石,所以,华夏开始制作“玉璧”及其它玉器。
具体的玉石制作是在离“街津口”很近的“小南山遗址”,近年那里发掘除了200余件玉器,特别宝贵的还有就地加工玉器的痕迹。
其实,已加工出来的玉璧呈现的也是“一碌、一碌”的物态,”玉璧“其实就是“玉币”。
有了玉器制作的大额钱币,买卖大鱼就变得比较畅顺,估计那时数字和数学都还很不成熟,具体买卖时可能是一方摆好一碌鱼肉,另一方对应地摆上一碌玉璧,然后交互完成买卖。
结语:
现在越来越见清晰,华夏早期主要是在黑龙江流域,后来因为买卖大鱼东移到了“街津口”附近,所以才有了与“碌”相关的诸多故事,后来,可能是因为遇到地球较大尺度的气候变冷,华夏的全体被迫离开黑龙江,再加上1768年“巨儒艮”被白人吃光灭绝,很多记忆慢慢都丢失了,包括“碌”与“禄”的来由等等。
大量的“玉璧”带进中原之后,可能因为没有了大额买卖的对象,再加上很快到了青铜器时代,另外也开始有了金银,所以,感觉“玉器时代”似乎还未完全展开就结束了。
(丁丁哥/20220630/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0288.html